2024-11-22 08:19:25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十集 《人民的获得感》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28 14:46    点击量:1871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十集 《人民的获得感》


  这是一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13亿人,既期待更好地生存,又期待更好地发展。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26日晚八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本集主要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架起了民生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让人民能够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正在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有温度的故事。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在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大凉山腹地,有一座“悬崖村”。村里通向外界的必经之路是17条藤梯,其中连接村庄的两条藤梯几乎是垂直上下。家在山上,学校在山下。孩子们的求学路,就是这条令人心惊肉跳的悬崖路。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媒体报道了凉山州的“悬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们常年在悬崖上爬藤条,上山下山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的,也很揪心。



  让习近平总书记揪心的不仅是“悬崖村”。他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最大的短板,让所有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这是改革必须直面的严峻现实。


  2015年10月16日,一场以“携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国际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主席: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比联合国确定的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整整提前了10年。


  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形象地解释了何为精准——要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不能拿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精准扶贫成为新阶段扶贫改革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带有方向性意义的重大改革。


  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 立下“脱贫军令状”


  建档立卡,这项首创的中国式方法,是精准扶贫的工作起点。档案里每家每户的贫困原因写得清清楚楚。



  明白账在手,7000万人脱贫的路径实施图也清晰地描绘出来——


  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解决1000万人脱贫;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


  在国务院扶贫办,存放着一叠看起来很普通的文件。这是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的《脱贫攻坚责任书》。如此立下“脱贫军令状”,开新中国成立以来之先河。


  为保证“军令状”不放空炮,脱贫目标第一次纳入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为严防数字脱贫、弄虚作假,中央建立了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省际之间进行交叉考核,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独立评估。


  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正逐步形成


  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国家将统筹安排6000亿元。2016年,全国已经有249万人搬进了新家园。


  2016年11月,“悬崖村”的藤梯换成了安全的铁梯。这个小村庄将和全国许多贫困村一起,实施旅游产业开发,守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要让贫困地区的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瞄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对义务教育投入最大的工程开始启动。2014年组织编制规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开展专项督导;2016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愚公移山,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两年后,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已经有2700万摆脱贫困,向着更好的生活奋力奔跑。


  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万城镇困难群众生活


  民生领域的改革始终坚持“社会政策托底”,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目前,1800万城镇低保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完善;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正在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把“蛋糕”做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013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实现与GDP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尼系数从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发展成果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构建新型户籍制度


  进不去的城市,回不了的乡村。在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身上,既体现着中国社会变革的活力,也体现着变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4年6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构建新型户籍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不是让农民简单地进城,而是要真正共享城市公共服务。



  改革首先填平了城里人与农村人之间的身份鸿沟,又分别统一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让社保制度的公平性显著增强。


  改革实行了人、地、钱挂钩的配套政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调动城市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



  在特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所限,仍然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但同时,开辟了一条公开透明的落户通道,建立起积分落户制度。


  目前,全国已异地办理身份证668万个;1395万多无户口人员已经登记了户口,到今年年底,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将基本解决。


  计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


  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人民渴望得到全面的发展,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要活出高质量,活出精气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人口问题是影响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两次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作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的第一年,全国有1846万宝宝出生,比“十二五”期间的年平均出生数增长了近200万。



  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成为共识。改革贯穿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个领域,着力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


  改革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中央财政投入1032亿元,全国“入园难”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关注度最高。尤其是北京的择校问题,是教育界公认的“硬骨头”。



  到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择校热”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全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4年8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改革提升了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2016年共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9.1万人,比2015年增长21.3%。取消和规范高考加分、自主招生、分类考试、异地高考等一系列热点领域的改革初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全国92%的中职学生都免除了学费,近40%中职学生、25%高职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立,全国1.25万所职业学校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


  改变“大而不强”,推进内涵发展,《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等,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小学到中学、职业学校、大学,全国太多校园里留下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教育改革正在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安居乐业


  就业领域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把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紧密地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特别是把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给就业形势带来深刻影响。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仅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一年就有上百万的职工需要安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对这项工作中央高度重视,总书记确实有明确的指示,明确了职工安置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的渠道和一些政策措施。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应该讲还是平稳、有序的。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与服务,积极构建覆盖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工作生活全过程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2013年到2016年,我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58万人,连续四年保持在每年1300万人以上。就业大局的稳定为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讲究“安居乐业”,居不安则心不定。


  在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以政府为主满足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建立。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2009年起步,到2013年建立起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这张网越织越密,今年已经覆盖了13亿人。2015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提高了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改革剑锋首先直指医改的硬骨头之一——公立医院改革。



  从2013年起,福建三明市围绕医药、医保和医疗,三医联动,推进综合改革。改革要把药费降下来,让群众得实惠;把诊疗费提上去,让医生的利益不受损失;让医保支付更科学、更可持续。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决定向全国推广包括三明在内的八个方面24条典型经验,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北京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医疗资源,也有着最复杂的利益纠葛。2017年4月8号,北京市的公立医院改革翻开了标志性的一页——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价格,设立医事服务费;实行药品的阳光采购。


  北京的改革对促进引领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2017年9月,公立医院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


  习近平总书记:如果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解决,北京的那些大医院,永远是像战时医院的状态。所有的人最后,或者他的病在其它的地方,他觉得没有希望,他都要到北京去一下。这个状况还是要改变的。


  改变这一状况的改革举措就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起来,服务于基层患者。


  青海就成立了医疗集团,省城西宁的专家由此参与到了一个县医院的手术中。


  群众表达诉求,改革及时作出回应。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独特气质。2016年春节刚过,国家卫计委和国务院医改办收到了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一个“命题作文”。


  当时,“儿童看病难”成为媒体高频词。“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儿科医生和儿童家长都苦不堪言。


  仅仅两个月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



  2016年8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高规格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时,人们敏锐地发现,会议更名为“卫生与健康大会”。


  一词之差,意义重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 。


  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障着“舌尖上的安全”。


  老有所养


  一个国家对待健康的态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对待老人的态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与社区老人座谈,他说,“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照顾好”。


  2016年10月11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决定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养老服务市场的大门被彻底打开。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一项项关系到亿万老年人福祉的改革,都在坚定而审慎地推行。



  平安是福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


  2015年10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各地积极创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第三方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构建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2016年1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强调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了职责明确、务实管用的责任体系。


  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这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责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已成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上个世纪末,习近平还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就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下了这句话——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并践行“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架起了民生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这也是支撑起每一个中国人美好生活的四梁八柱。一个个普通中国人、中国家庭的生活变化,共同绘就了国家文明进步的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深刻、生动,创造了更多就业,增加了更多更稳定的收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更加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热情得到有序释放;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艺精品、文化基本公共服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感染着、凝聚着亿万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正逐步成为现实;绿色理念正转化为绿色机制,老百姓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普遍增加了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真刀真枪、大刀阔斧,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日益清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发力,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又始终面对新的挑战,始终面对更艰巨的任务,始终行进在伟大征程上,永无止境,永不停步。


  改革永远在路上!


  2016年7月1日 北京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历程,我们更加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经受住许多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考验,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