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08:27:01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习主席中东之行所发表两篇文章纵贯历史昭示未来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20 17:36    点击量:377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月20日电 (万鹏)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习主席首访中东是今年中国的第一场重大外交活动。纵观习主席的外交旅程,此次中东之行是实现外交全覆盖的最后一环,各方对此广泛期待。截止到19日,习主席分别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提出中沙两国要携手做“四好伙伴”,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提出中阿要做“自主发展道路的实践者”、“地区和平的捍卫者”等四点主张。纵观两篇文章,习主席以诚挚的文笔,回顾悠久历史,展望友好未来,为此次中东之行定下了基调。

以历史故事,串联起合作发展的悠久历程

“中沙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一文中,习主席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谈起,以一个个历史故事,串联起两国友好发展的历程。他谈到,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往来于双方的驼队络绎不绝。中国唐代时期,大食国遣使来华。中国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郑和远航吉达、麦加、麦地那等地,盛赞所到之处“民风和美”,“诚为极乐世界”。1990年中沙建交,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篇章。特别是2008年建立战略性友好关系以来,中沙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和埃及同为文明古国,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追溯久远。“埃及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中埃关系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起点,代表了中阿关系的高度和温度。”习主席在《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一文中,谈及中国汉代朝廷曾派遣使者前往亚历山大,古丝绸之路成为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并指出,近代以来,中埃两国人民在反殖民、反霸权的斗争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60多年前,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同纳赛尔总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中埃两国由此携手合作,迈上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的征程。

“历史见证了2000多年中阿长期友好交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王林聪曾撰文指出,历史的力量塑造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深了中阿彼此的认知和亲近感,奠定了中阿之间命运与共的深厚友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国际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及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义桅分析认为,千百年来,骆驼和帆船都是中阿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象征。今天,“一带一路”在中东、阿拉伯地区形成新的交汇,把亚洲大陆东西两端对接起来,为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效载体,昭示着中阿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

以名言警句,提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主张

“患难见真情”,“向急于求助的人伸出援手是最大的善行”。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的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中,习主席分别借用中国和沙特的俗语,感谢沙特在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的现金和物资援助。他指出,沙特政府和人民的援助是中沙友谊的生动体现。中国人民深受感动,将永远铭记于心。展望未来发展,习主席借用唐朝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提出拓展中沙关系的“三大原则”: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是中沙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牢固基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中沙关系长期造福两国人民的强大动力;坦诚相见、民心相亲是中沙友谊历久弥新的不竭源泉如何进一步提高双边关系水平,习主席提出了“四好伙伴”的主张。从“三大原则”到“四好伙伴”,习主席为推动中沙两国互利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跨越规划了路径,体现了非比寻常的战略视野。

昨日,在埃及《金字塔报》上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中,习主席再次借用阿拉伯谚语“独行快,众行远”,以及中国人常讲的“朋友多了路好走”两句话,形容中阿双方结伴前行、风雨同行的友好关系。习近平在文中提出,中阿要做“自主发展道路的实践者”、“地区和平的捍卫者”、“互利合作的推动者”和“文明多样性的倡导者”等四点主张,并指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进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让中阿传统友谊薪火相传,让中阿合作惠及双方更多普通民众”。

“中国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在中东事务中始终坚持扬正义、立信义、树道义,走出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理念的中国特色中东外交,成为各方信赖和倚重的对象。”正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刊发的评论分析认为,中国将继续秉承大国担当、贡献大国智慧,以地区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为先导,以中国特色中东外交理念为指引,继续坚持政治解决大方向,以更具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为实现中东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本文综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报道)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