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家长“戒吼”30天 150多位爸爸妈妈竟无人坚持下来
文章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17 10:02 点击量:265 大
中
小
活动发起人徐炎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她以前是一名语文老师,现在在一教育网站工作,会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补习语文,也认识了很多家长,一不高兴就“吼”是家长们的通病,他们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应该和孩子沟通解决问题,可就是做不到,“我就想到利用互联网,让家长通过打卡的形式‘戒吼’,相互监督鼓励。”
行动初衷 教育有误区 娃娃不听话爸妈就会忍不住吼叫
“其实所谓‘戒吼’并不单单是停止冲孩子吼叫”,徐炎向成都晚报记者说道,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责骂甚至是辱骂孩子,这还是比较轻微的,还有家长会用语言冷暴力对孩子罚站、罚跪,更有甚者秉着“黄荆条下出好人”的观念动手打,认为打了就长记性了,如果下次再犯,就是没打到位,“这些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逆反心理,并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和性格的养成。”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徐炎从3月通过建立微信群组织第一期“戒吼”打卡活动,到目前已经是第三期了,全国总共有150余位家长参与,他们的孩子年龄3岁到12岁不等,参与者多为孩子妈妈。“现在的家长每天要工作还得带孩子,压力确实大,这时孩子再不听话,‘吼叫’就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在群里除定期分享交流外,每天我都会把打卡表发到群中,家长们就自己一天内和孩子的沟通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在群里填写表格。”徐炎说。
失败原因 有的连续几天对孩子发火 有的忘记了打卡
每周一、三、五中午12点30分,徐炎利用午休时间在微信群里为家长上课,主要教大家一些沟通技巧,帮助他们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还会解答他们在和孩子相处中遇到的问题。为了督促家长打卡,徐炎提出家长需缴纳30元进群,连续打卡满30天,所缴费用全数退还。徐炎说道,“收费只是为了起到督促的作用,我每天都会在群里提醒家长们打卡,希望他们能做到一天里不对孩子发火,不过至今还没有一位家长成功打卡满30天。”
记者在微信群里问家长们为何没有坚持打卡时,有人说道,“打卡每天截止时间是零点,有时候忙忘了,比如我几次都过了时间点”,也有妈妈说,“连续几天都对孩子发火了,觉得‘臣妾做不到啊’,就没好意思打卡。”有一位坚持得比较久的妈妈告诉记者,“基本坚持下来了,中间有一次是忙忘了,我觉得这个活动很好,不管你做到做不到,都会进去看看,说几句心里话,反正到后来都已经是一种习惯。”
“课程刚开始的时候,知道的人并不多,其实人数不是问题,家长也需要被关心被注意,我希望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肯定,哪怕只有一个人报名,我也会坚持做下去。”徐炎表示,接下来她会把大家因未坚持打卡而没退还的资金用来租场地,每周开展线下交流会,把群里的家长们聚到一起,面对面进行沟通。
○家长反映
工作压力大 容易对孩子没耐心
武汉的金女士已经连续参与两期打卡活动,她说,“我家的孩子做事拖拉,而且还经常完不成作业。我很着急,打他骂他也没用,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活动,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关注了,几次课程下来,收获了很多。徐老师会引导我分析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一名参与活动的成都老师周女士告诉记者:“我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参加打卡活动,想着能和其他家长一起交流育儿中的困惑,看看能不能做到不对孩子发脾气。”她的孩子虽然还在幼儿园,但总是不自觉地要对他大声责怪,每次责怪孩子后,又觉得后悔。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容易对孩子没耐心,“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情绪控制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更能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感受。”
○孩子期待
妈妈脾气好一点 我就更爱她
小学二年级的何为为:“我发现妈妈嗓门变小了,半期考试我犯了低级错误,以为妈妈会像以前那样一脸严肃,结果却笑着说我是不是小马虎又来拖后腿了,还陪着我一起改错。”
小艺同学:知道妈妈在参加这个活动后还成为了妈妈的监督者,“每当我做错事妈妈要发火时,我就说妈妈,你脾气好点我就更爱你。”
○专家建议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宁维卫教授:
家庭教育切勿急于求成
她的这个方式可以借鉴,现在的中国家长,大部分都望子成龙、急于求成,基于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孩子,结果呢,往往是事与愿违。家长通过“戒吼”群分享经验,这代表他们也开始意识到:教育要讲方法,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这名老师的行为值得鼓励。针对入群需要交30块钱,坚持打卡满一个月全额退还,它也具有公益性质,而且也很有创意。这名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试图用金钱的方式来约束家长的行为。为了避免嫌疑,我还建议这名老师可以考虑将收到的钱用于公益事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家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引入教育、心理专家进行指导
“戒吼”群是民间的一个自发行为,从其创建的理念而言,是正确的。各个家庭互相分享家庭教育经验,然后再探讨怎样对孩子进行更好的家庭教育,教育理念首先是从孩子的成长出发。在家庭教育之中,家长应该跟孩子有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而不是通过吼来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有助于家长改变之前不好的做法,但如果想要更好,可以在群里引入教育、心理专家进行一些更到位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群会搞培训班或者孩子特长班之类的,这样就走偏了,关键是要坚持建群的初衷和教育理念。(记者 万天月 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