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 斥资逾9亿元 中行“再下乡”加码农村金融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13 16:24 点击量:289 大
中
小
中国银行日前对外公告称,该行已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正式收购国开行持有的15家村镇银行股权。中行本次收购费用共计约为9.78亿元人民币。未来,这15家村镇银行将纳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统一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收购意味着中行对村镇银行投资的持续加码,而批量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也将有利于村镇银行进一步发挥其规模效应。业内专家还指出,当前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将为村镇银行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不过在部分发达地区,村镇银行也面临着来自其他传统和新型金融机构的竞争。
再扩村镇银行版图
作为村镇银行最早的一批发起行之一,自2007年起至2011年间,国开行先后共发起设立了15家村镇银行。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15家村镇银行总资产合计164.64亿元,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80.29亿元,受益农户26.22万户。此次整体转让15家村镇银行股权,国开行控股的有13家,持股比例在30%至75%之间;参股2家,持股比例分别为20%和35%。出于战略发展定位方面的考虑,国开行决定整体转让15家村镇银行的股权,交易金额约为10.87亿元。
国开行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15家村镇银行时,曾罗列了14项受让方需满足的资格条件,其中就包括15家银行股权必须整体转让、意向受让方截至2016年上半年总资产不少于5万亿元等。最终,符合各项条件的中行以低于挂牌价的9.78亿元完成股权收购。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收购的完成,一方面意味着国开行对村镇银行业务的完全退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行对村镇银行投资的持续加码。
自2011年起,中行与新加坡淡马锡所属的富登金控合作,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16年末,中行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设立82家村镇银行和77家支行,其中78%在中西部,33%在国家级贫困县。据悉,在本次股权交割完成后,中行将在确保标的银行业务平稳过渡和持续良好运营的前提下,尽快将其纳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统一管理。
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收购国开行村镇银行符合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长期发展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村镇银行集约管理、规模经营的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巩固在村镇银行领域的行业标杆地位。中行对村镇银行领域未来的其他并购机会持积极开放态度。”
可发挥“批量化”优势
事实上,中行加快布局村镇银行领域也源于其对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境内自然人、境内非金融机构、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银行共同发起,在县(区)域及以下地区设立的主要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06年12月,银监会调整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开始试点探索设立以村镇银行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历了10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发起主体不断增加,股权结构日益多元化,机构布局也不断向中西部倾斜。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村镇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20.6%,流动性比例69.5%,不良贷款率1.8%,拨备覆盖率218.2%,拨贷比3.9%,整体发展质量良好,风险可控。
中银富登数据则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辖存款余额为202.2亿元,较年初增长51.4亿元,同比增幅34%;全辖贷款余额为185.1亿元,较年初增长32.7亿元,同比增幅21%;全辖不良率为1.7%,保持在合理水平,拨贷比3.55%,拨备覆盖率209%。
“相比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农信社优势在于其长期扎根于农村,网点和客户数量多,也比较了解客户需求。与之相比,村镇银行的优势在于能够组合金融工具,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集中经营。两者之间能够发挥互补作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一位村镇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实际上,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是设立村镇银行的一种主流方式。上述人士表示,批量化的优势在于能够集约化管理,且效率更高,并建立起一套农村金融业务标准化体系和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我国村镇银行整体经营分化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和县域经济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去年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的出台,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释放了新活力,也为村镇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不过,目前村镇银行的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曾指出,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水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机构间差异明显。截至2016年6月末,全国323家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在10亿元以上,合计资产规模6257亿元,合计占全国村镇银行资产规模总额的58%。其中,98家超过20亿元,13家超过50亿元;剩余1089家村镇银行,占全国组建村镇银行数量的77%,资产规模仅占全国村镇银行总额的42%。
实际上,近几年,不少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农村市场,农村金融的供给由此日趋多元化。不过,这也意味着村镇银行经营面临竞争。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下乡,非银行类的电商、小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村镇银行的客户。“有些村镇银行个体小、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金融机构比较陌生,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对业务开展会有影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了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已成目前村镇银行办理最多的业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金融研究室主任孙同全表示,在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一些颇为优质的高端客户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已变成“红海”。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长尾”市场,才能进一步开发成自己的“蓝海”。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目标客户的条件以及需求特点,建立适宜的业务模式。在建立业务模式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和应用数字技术带来的各种创新。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应用数字技术的成本很高,需要依托主发起行的科研能力和已有平台,在发展中逐步建立自己的相应能力。(记者 张莫 实习生 崔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