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05:33:39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90后入殓师:与逝者最近不到20厘米 除技术更重要是尊重
文章来源: 重庆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03 12:07    点击量:294    

与逝者最近不到20厘米,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殡仪馆,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地方;在殡仪馆工作,更算得上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有人对此恐惧,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快乐。

  看多了生离死别,90后入殓师张浩最大的幸福就是给老婆做顿晚餐,餐后与老婆和儿子在小区走走停停,聊聊家常。

  张浩和老婆小余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听说张浩在殡仪馆做遗体美容师时,小余心里比较抵触,甚至有些反感,直到两个人正式见面。“第一次见面的时候,1米75的个子,阳光帅气,与印象中殡仪馆阴冷的形象有着明显反差。”小余说。

  遗体美容师 习惯说“干的社保专业”

  凌晨五点,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张浩轻轻地从床上下来,先给熟睡的老婆盖好被子,再给一岁的儿子换好尿布,收拾完东西便直奔单位——石桥铺殡仪馆。张浩是殡仪馆殓运科的一名遗体美容师,他每上一个班,就要在殡仪馆里待满整整24小时。

  2012年,张浩通过考试考到了石桥铺殡仪馆,社保专业的他成为一名遗体美容师。从不适到热爱这份工作,张浩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在这一带已经是小有名气。喜欢笑,脾气好,大家都喜欢和他打交道。

  张浩是垫江澄溪镇人,1990年11月出生,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在殡仪馆上班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生活中,张浩更习惯称自己干的是社保专业。“从古至今殡葬业都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旁人恐惧和异样的眼光在所难免。以前别人在了解到我的工作性质后,经常下意识地后退几步,然后用一种惊恐的眼神打量我,仿佛我是一个异类。对于陌生人,解释太多没有太大必要。对于经常接触的人,我才更愿意直言我的职业。”

  “毕业后,我也曾为做什么工作迷茫过。”张浩不好意思地说,“当时就想先找个工作做着,再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大学毕业的张浩,本想在殡仪馆做个过渡。没想到后来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一做就是四年多。

  美容是一场仪式

  每年经手的遗体超过1000具

  凌晨五点多,天还未亮。与外面的安静相比,殡仪馆内却已经是灯火通明。走进办公室,张浩来不及和同事打招呼,便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和橡胶手套,三步并着两步走进殓尸房。

  重庆有个风俗,赶早不赶晚。

  每天五点半到八点是张浩所在科室最忙的时间。他所在的殓运科殡殓组,主要负责运尸、防腐、整容、整形等工作。从不同地方运来的遗体,首先由他们组运送到停尸房,登记死者信息。对于正常死亡的,家属办理完手续后就可以对遗体进行清理。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他还要协助法医对死因进行鉴定。

  死者为大,家属们最后的愿望是让亲人走得安详。“是否防腐、整容、整形,这些都要遵从家属的意愿。”张浩说,“我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化妆。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化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仪式。”

  在张浩眼里,给死者美容绝不是简单的涂抹,需要精益求精。在工作室,张浩展示了他的银色百宝箱。不大的箱子里,左半边的药瓶里是防腐药水等。右半边是不同类型的画笔,不同颜色的特制油彩。

  “最困难的是,如何根据死者的肤色进行颜料的调配。”张浩说。没有拿过画笔没有调过颜色的张浩最开始是跟着组长学习,然后自己尝试去调配颜料。从最开始的半个小时到现在的十分钟,张浩给遗体化妆已经是轻车熟路。根据殡仪馆的记录,每年经过张浩手里的遗体数量超过1000具。

  与逝者最近不到20厘米

  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尊重

  运过来的遗体,首先要进行面部清洁,然后才可以美容、防腐等。对遗体美容,最重要的是面部颜色的复原。张浩介绍说,对于皮肤蜡黄的死者,一般会选用偏暗的、贴近肤色的油彩与淡黄色、白色的油彩。其次就是嘴唇和眉毛,为了能让眉毛更自然,张浩与死者最近的距离不到20厘米。

  “遗体美容,除了要掌握化妆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对于张浩来说,每个死者都是自己的亲人,用心给他们化妆是做晚辈应有的态度。凭着这种工作态度,张浩很快成为小组的骨干。

  “给遗体做美容,还需要迈过心里的那道坎。”张浩坦言,刚开始的时候经常会吃不下饭,强迫症一样的频繁洗手。他说,正常死亡的遗体就像人睡着一样,比较好美容。最难的就是非正常死亡遗体,有的是腐尸,甚至是肢体不全的碎尸。经手的遗体多了,张浩慢慢适应了给他们化妆。在殡仪服务科科长易小丽看来,张浩的工作态度刷新了她对90后的认知:“每天与遗体打交道应该是比较枯燥的工作,但是他能始终如一,认真负责,让这份平凡的工作变得不平凡。”

  在殡仪馆,见得最多的就是生离死别,张浩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感悟:“每次给遗体化妆,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他们曾经鲜活的生命。死者已去,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悲痛。人难免一死,重要的是不要留下太多遗憾,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珍爱生命。”

  入殓师的幸福生活

  谈起自己的工作,张浩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从不了解到爱上这个工作,遗体美容的工作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不仅如此,他还在工作当中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张浩对工作的热爱感染着身边的人,他的老婆小余就是其中一位。小余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听到张浩在殡仪馆工作,而且是遗体美容师时,当时心里比较抵触,甚至有点反感。”她还记得第一次见面,1米75的个子,长相阳光帅气,与印象中的殡仪馆工作人员截然不同。

  张浩每次与同事谈起殡葬方面事时,小余经常会抱怨,“你们莫说这些!”然而,每次看到他们聊得热火朝天,总是忍不住听下去。慢慢地,小余也成了殡葬方面的半个专家。小余说:“有些时候,反感起于偏见,源于对它的不了解。”张浩在殡葬方面的知识让她钦佩,张浩的热情也俘获了她的心。

  “她的父母比较开明,对于女儿决定的事,他们还算支持。”张浩不好意思地说。在追小余的过程中,他隔三岔五就去女方家里找小余父母聊天,带些小礼物。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张浩迎娶小余过门。如今,张浩和老婆小余已经有了一个1岁多的儿子。

  早上8点左右,最忙的时间段过去了。张浩和同事们就去吃早饭。吃过早饭,他还要整理档案,分门归类。从运尸、登记信息到整容、防腐等,24小时之内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下班。

  下班以后,张浩要回家休息,补充完睡眠以后,他会在老婆下班前做好晚餐。老婆最喜欢的是他做的抄手,皮薄馅多。一家人晚餐后,抱着孩子,陪着老婆在小区内走走。张浩说,这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