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包袱沉重 不良贷款居高不下 高风险农信社亟待解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31 11:54 点击量:409 大
中
小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工作已持续了近14年,在改革的推动下,资质良好的农信社逐渐完成股份制改革,组建成农村商业银行,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期。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机构改制步伐缓慢,甚至有一些高风险社面临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经营不善等情况,仅靠机构自身力量很难完成改制目标
随着安徽、江苏、湖北、山东、江西5省全面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国农信改制工作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自2003年6月份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之后,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工作已持续了近14年,在改革的推动下,资质良好的农信社逐渐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组建成农村商业银行,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期。但与此同时,依旧存在一些地区机构改制步伐缓慢,甚至有一些高风险社面临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经营不善等情况,仅靠机构自身力量很难完成改制目标。
所谓“高风险农信社”,是指监管评级为六级的农信社(以县为单位),以及监管评级为五B级且主要监管指标呈下行恶化趋势的农信社。如何推进高风险农信社改制成为了整个农信改革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顶层大力推动
日前,在2017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湖南银监局就高风险机构处置作了经验介绍。根据2015年监管评级,湖南省有高风险机构12家,其中嘉禾县、沅江市、株洲县、岳阳县、祁东县、桂阳县6家联社正在改革,计划将于2017年底全部改制成农商行。
据一位参会人士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2003年以来国家为支持农信社改革,出台了系列配套措施,就是为了帮助农信社卸下历史包袱和不良贷款的,但至今还有不少高风险社仍需要政策扶持。”
实际上,自改革推进以来,银监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专门化解高风险农信社问题。2010年,《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的落地,对高风险农信社风险处置作了全面部署;2014年12月份,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高并购方的持股比例,对并购五B级(含)以下机构的,允许单家企业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阶段性超过20%。此后,银监会继续放宽并购重组高风险机构的持股比例和资质条件。
同时,支持并购后的农村信用社转化为农村商业银行。据银监会2016年4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通过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和弥补亏损挂账2756亿元,成功处置了160家历史遗留的高风险机构。
作为农信社的职能管理部门,省联社在推动高风险农信社化险的实际工作中,既是改革的设计者、监督管理者,又协调引进各种资源参与支持改革工作,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比如,湖南省联社在推进机构改革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发力,着力突出困难机构改革。湖南省联社审慎确定了株洲县、岳阳县联社改革模式,以专题形式向湖南省政府汇报,并加强与银监局、地方政府以及战略合作方的沟通协调,引进广州农商行以控股方式参与株洲县联社改革,引进现代投资公司以控股方式参与岳阳县联社改革。此外,湖南省联社还及时协调解决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负面舆情问题。
化解不良贷款
据记者了解,现存高风险农信社普遍存在不良贷款占比超高的问题,有的高达70%。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农村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表示,化解高风险农信社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置不良资产。他建议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加大不良清收力度,另一个是增大资产规模。
在化解不良贷款的实践探索中,已率先完成改制的5省联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面对剩下的19家风险高、困难多的农信机构以及200多亿元不良资产包袱,安徽省联社采取了“五个一块”——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清收一块,改制机构核销一块,优质资产置换一块,财税政策扶持一块,新股溢价购买消化一块的方式,化解不良贷款。期间,安徽农信全系统共剥离处置不良贷款187.23亿元,其中现金清收50.65亿元,通过股东溢价置换不良贷款42.25亿元。
在拓宽不良资产处置途径方面,山东省联社与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业务合作,采取债权转让、打包处置、公开拍卖、变现置换资产及房产等方式批量处置不良贷款,加大不良贷款市场化处置力度。
江苏省最后一家完成改制的机构——徐州铜山农商行,2016年5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铜山农信社有21亿元不良贷款。“需要化解16亿元,我们自己靠核销和打包处置,解决余下的5亿元。”徐州铜山农商行行长李爱民告诉记者。
徐州铜山农商行采取了“一户一策”清贷,专职清收,诉讼清贷,依靠地方政府造势等手段加大不良清收力度。同时,该行提出,调低贷款增长比例,提高抵押贷款。
“贷款增长比例由过去的15%至16%,调低到12%左右。对抵押贷款提高抵押数额,有抵押物协调解决的通过协调方式接收抵债资产。对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启动引导处置程序,拓宽市场渠道,主动帮助寻求买主,通过三方协议,实行债务重组,化解不良贷款。”李爱民介绍说。
眼下,一些省市正在加强不良贷款的清收,如河南林州市每日对外公布辖内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的情况,并列出进展较快和较慢的两家农信社。
创新增资方式
由于内生动力不足,对外引资引智,寻求外力支持是高风险农信社解困的另一种途径。
早在2011年5月份,吉林省联社指导协调辖内九台农商银行全资并购长白山联社,开启了系统内“帮扶托管”的改制模式。这一在全国首创的创新模式,为吉林省化解高风险农信社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截至2016年6月末,吉林省联社通过“帮扶托管”改制模式,推动11家高风险社成功改制农商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化解白山江源联社之困时,吉林省联社起初确定了珲春农商行作为其帮扶托管单位,此后又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改制,成功引进上市公司——万方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其产权改革。
由万方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其他3家公司共同出资12亿元,在全面承接白山江源联社债权债务的基础上组建了白山江源农商银行。根据该行公司章程显示,该行股份总数2亿股,其中法人股东4户,共计持有该行股份19615万股,占该行股份总数的98.075%;自然人股东144户,共计持有该行股份385万股,占该行股份总数的1.925%。法人股东中,万方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雅乐美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国诚财智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乐雅尚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0%、30%、20%和8.075%。
2016年6月份白山江源农商银行正式开业。同年12月份,黑龙江省联社与万方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后者欲并购重组黑龙江省4家高风险农信社。
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参与,对于化解高风险农信社危机,壮大资本实力,在现实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但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各路民营资本的踊跃进入,农信社需要辨别出优质资本,谨防新的风险出现。
四川省银行协会副秘书长文维虎表示,在化解旧风险时,要堵住新风险漏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信社要针对不同的风险隐患,分类采取解决措施,避免出现新旧风险交替出现。(记者 李 晓)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肖瑛 谈建平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