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08:40:42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称因电梯噪音患抑郁症 昌平区某小区业主告物业开发商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21 07:40    点击量:232    

  在昌平某小区居住的高女士称因受楼内电梯的噪音骚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每夜睡在阳台还不敢要孩子,于是将物业公司和开发商一并诉至法院索赔损失,在一审败诉后,高女士又提出上诉,昨天上午,一中院开庭审理了该案。

  业主一审败诉 不满检测标准

  在大学当老师的高女士购买的房屋与单元楼的电梯井相邻,该房屋所在小区的电梯由开发商罗顿公司购买和安装,并由罗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2015年6月,高女士以电梯噪声影响日常生活为由将罗顿公司、罗顿物业诉至法院。

  高女士诉称,由于电梯声响巨大,每日凌晨4点左右,自己卧室就能清晰地听见电梯的声响,噪音严重影响她的休息。在多次找到物业公司解决上述问题未果后,将物业和开发商诉至法院。

  一审期间,针对涉案房屋电梯的噪声值,鉴定机构分别按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进行了检测并出具了检测报告。

  一审法院认定《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适用于居民楼电梯的噪音评价,而依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所做的检测报告表明,实测电梯噪声值未超出相应标准,因此判决驳回高女士的诉讼请求。

  判决后高女士向北京一中院提起上诉。她认为:民事侵权案件中并无评价居民楼电梯噪声的明确标准,行政机关对国家标准适用范围的界定,不能构成民事案件中认定是否侵权的依据,请求二审法院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认定被告构成侵权。

  被告称已采取消音静噪等措施

  “电梯到站刹车的巨大声音,就像是有人在家里跺脚一样,还有吱吱的声音。”高女士昨天在法庭上表示,她每天下班后6点钟到家,为了规避电梯的噪音,她要每天开着电视睡觉,每晚12点左右到6点钟左右的睡眠时间里,听到电梯声音仍旧会被吵醒。

  夏天的时候,家中无法开窗通风,2015年左右,电梯的噪音让她患上了抑郁症,高女士说她在法庭上带来了一直以来服用的安神药物,她表示,情况还造成了她原本的购房目的无法实现:“我没办法把父母接来住,孩子也不能要,我现在每夜都要睡在阳台。”

  高女士要求撤销原审法院判决,判决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对电梯采取修理、更换等措施使电梯运行噪音符合噪音排放标准的要求,同时提出赔偿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内的各项损失。

  同时,被告表示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减轻噪音,对机房已经进行了消音和静噪等措施。

  在昨天的法庭上,高女士一方表示愿意接受调解,但被告方表示拒绝接受调解,法官随后宣布休庭未当庭判决。

  ■ 焦点

  电梯噪音检测依据双方各执己见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庭审过程中,电梯噪音的检查究竟应该依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还是《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高女士认为,一审判决以《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为依据,认定了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不构成侵权,属于适用法律错误。因为该文件仅仅是行政机关的限定,并非民事案件中噪声扩大侵权的依据,我国没有对居民楼内噪音影响居民的评定标准,更没有相关规定表明该规范可以适用于居民楼内评价。

  开发商及物业公司方面则认为,物业方面已经采取了可以想到的所有可以消音和静噪的办法,在适用标准方面,应该采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因为如果采用工业的标准,其实是对开发公司提高了标准。本案的司法鉴定机关是双方共同选择的,司法鉴定标准采用民用标准也是事先约定的,高女士单方进行了工业的标准鉴定超过了司法鉴定的范围。(王巍)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