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携手签捐献遗体协议 八旬夫妻约定把自己献给母校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19 08:43 点击量:217 大
中
小
李子平(右)和老伴。
原标题:八旬夫妻的共同约定最后,我还是要把自己献给母校
昨天,杭州下沙大学城发生感人一幕,上午9点,在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与杭州市红十字会开展的志愿者联谊活动上,83岁的退休老师李子平和老伴,携手签了捐献遗体协议。
她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杭师大是她的母校,当初在师大医学院上解剖课时,用来学习的东西,都是前人的奉献。如今人口老龄化,希望学生们能研究老年病。所以离世后愿意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母校。她说,签约了却了一桩心事,也是夫妻俩最后的约定。
一生行医
见过各种生老病死
李子平是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的一名退休老师。捐献遗体的决定,来自今年3月12日,她83岁生日。就在这一天的生日餐上,她和老伴手牵手向两个儿子宣布:死后捐献遗体。
钱江晚报记者赶到李子平家,见到了她和她的老伴。
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墙上挂满了医学图谱,两位老人,满头白发。
为什么要捐赠遗体,李子平老人讲解的逻辑非常清晰。李子平生于上海,懂事后随家人来到杭州。16岁考进杭州护士学校,毕业后在杭州市卫生局工作。
之后,她的工作,就是每天照顾病人。当时中国医学落后,有些病人年纪轻轻就患病,而且难治,这让李子平很心痛。她立志一定要学好医术,在工作8年后选择去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继续求学,就读医疗系。
1966年,李子平读满5年毕业了,被分配到当时的浙江麻纺厂做医生,一呆14年。
在厂里,她负责上百号人的生老病死,什么病都要看,大到心肺疾病,小到腿脚抽筋,白天没解决的疑难杂症,晚上要回宿舍翻书查资料。她的世界围着病人转,除去睡觉,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似乎不够她用。
1981年,李子平到了浙江医科大学杭州分校(杭师大医学院前身)当老师。那时40多岁的她几乎跟医学打了半辈子交道。她说起自己的一生,用了幸运、幸福这四个字。
28岁被一颗“心脏”震撼
80岁想把自己捐出来
想把自己遗体捐出来的想法,萌生在80岁那年,而触动她这一想法的,却要回溯到28岁那年。
那是她就读大学的第一年,有一天李子平走进解剖室,老师为学生们介绍现场的标本。在一排的器官中有一颗“心脏”震撼到了她。一直到现在,描述起那颗心脏,她仿佛依然在现场。
“当时老师介绍,那是我们大学老校长洪式闾的心脏,在离世时,他毅然捐出心脏做标本。”这份敬意李子平一直埋在心里。
前几年,看朋友去世,将骨灰撒了,李子平觉得很可惜。
“人体有很多宝贵的器官,可以救人,遗体可以做解剖,有疾病的可以做病理研究,这些对医学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李子平有点好奇,自己一辈子什么苦都吃过,身体却一直很好,“估计我的身体很特别,适合做科研用”。
跟两个儿子说了自己最后的心愿,她希望把自己的遗体捐给杭师大医学院。
出乎意料,这个心愿,得到了儿子们的支持。对于普通人的顾虑,李子平说,她是学医的,并没有这样的顾虑。
捐献遗体
夫妻俩共同的约定
李子平和丈夫潘耀中是1958年结婚的,如今,在环北新村社区被大家称为模范夫妻。热爱生活,喜欢学习,追求美好,俩人共用一张名片,网名“老俩口”。
潘耀中原任浙江展览馆副馆长,在李子平退休后,他就一直陪伴左右。
李子平开始学习摄影,潘耀中就开始刻苦钻研图像处理与电脑制作技术,老伴一幅幅原始照片经过他的后期处理,都成为精品。
摄影使“老俩口”以摄会友,广交朋友,增加了情趣和欢乐,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李子平说,老伴带着她登高眺望拍日出,走遍全国各地,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中,每一天都在身心愉悦中度过。
这次决定签署捐赠遗体协议是两人一同决定的,没有任何异议。
昨天,现场也来了很多捐助者家属。王女士从绍兴专程赶到杭州参加纪念会,去年,她的妈妈安详离世,遗体捐赠到了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而她昨天来到这里,除了纪念母亲,也是来向其他“无言师碑”敬献鲜花的。
记者了解到,遗体捐献的个例目前在杭州并不算多。昨日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现场有36人填写了遗体捐赠意愿协议表格,其中有4名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