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08:51:24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家属罹患绝症 湖南德山监狱一服刑人员“临时出监”捐髓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05 08:28    点击量:363    

      一封求助信,连接起“高墙”内外的两兄弟。

  2017年1月,湖南省德山监狱收到一封在押收监人员家属的信件。信中称,自己罹患绝症,经过配型,近亲属中,只有正在监狱服刑的弟弟杨旭(化名)符合。因此,希望监狱能够“酌情”,使杨旭临时出监捐髓。

  德山监狱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在法律法规和监狱服刑人员管理规范上,并无对服刑人员“出监捐髓”的具体规定。上述请求,此前在湖南也没有先例。

  当地检察院和德山监狱经研讨,“特事特办”,成立专门的押解安全管理小组。2月27日,“临时出监”捐髓成功实施。

  亲属致信求助监狱管理部门

  今年1月,一封信件送至德山监狱办公室的案头。

  一名监狱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信件来自服刑人员杨旭的亲属,以其亲哥哥的名义出具。信中称,其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目前生命垂危。

  据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发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目前的医学技术,尚无法明确该病的确切病因。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一名医生表示,临床中,这一疾病的治疗,几乎通过骨髓移植,替代和减少受损造血干细胞这一手段。

  “现在我的生命已危在旦夕,请求司法机关救救我,批准弟弟为我捐献骨髓。”上述监狱工作人员透露,在信中,杨旭的哥哥这样写道。他提出,通过骨髓配型,在全部近亲属中,只有杨旭与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相符,匹配移植的成功率最高,是最佳的骨髓源。希望监狱管理部门能酌情考虑,让弟弟临时离开监狱,为自己进行骨髓捐献。

  “出监救兄”后改造也更为积极

  这封信,让德山监狱陷入两难境地。

  前述工作人员介绍,服刑人员出监为亲属捐髓,目前在法律和监狱管理规范上仍是空白。而在此前,湖南省内也并无先例。

  经监狱方核实,信中所述情况真实可靠。也就是说,如果不放杨旭“临时出监”,则很大可能,其哥哥的生命无法得到挽救。

  对此,德山监狱作出“特事特办”的决定。在与常德市白洋堤地区检察院驻狱检察官探讨后,据杨旭哥哥的病情和手术时间,制定了进行骨髓捐献移植手术期间的安全管理方案。

  白洋堤地区检察院一名工作人员称,狱方与检察院成立专门的押解安全管理小组,对押解流程、看押模式、警械具配备、车辆安排、应急预案、押解记录等提出具体要求。

  例如,由于捐髓者往往需要“增肥”,为保证杨旭在捐髓准备期内的营养及健康,狱方制造条件,对其进行单独看押,并开了“小灶”。此外,在将其送往医院过程中,也安排专门的车辆进行周转,确保全程安全。

  2月27日,杨旭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目前,其哥哥病情稳定。

  前述德山监狱工作人员称,这一人性化举措使杨旭非常感动。自认“犯过错误”的他,出监救兄后,在日常改造中也越发积极。“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 焦点

  1 在押人员临时出监有什么程序?

  需服刑者同意;监狱核实情况后向司法部报批,做好安保

  作为被依法剥夺部分人身权利的群体,监狱在押人员捐献骨髓,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一名资深法警透露,在押人员被剥夺人身自由,但其仍然拥有健康权,无论基于何种目的,捐髓的首要前提是服刑人员本人同意。

  上述法警称,类似事件中,需要家属向当地司法部门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司法部门与监狱管理部门对接,对申请中提及的情况进行核实。

  “主要是核实一个‘必要性’的问题。”他表示,若在押服刑人员并非为骨髓配型的最佳选择或第一选择,则这样的申请极有可能无法通过。

  新京报记者获悉,完成核实过程后,监狱管理部门的狱政科需向司法部报批,并经过备案。随后,监狱将着手“临时出监”的安全保障工作。

  “所有的工作需要在不影响履行法定职责、确保服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前述法警介绍,通常情况下,服刑者本人需要写下承诺书,写明对手术风险的认识,以及承诺不会趁机“越狱”,或者危害监狱秩序。与之相对的是,捐髓者的看押模式,日常起居等安排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南京龙潭监狱改造科一名负责人称,在押人员捐髓,每一次赴医院检查,其警力安全保障压力都很大,例如,陪同警力通常要达到12人次。此外,还需提供饮食照顾,以及无菌房间等。“从挽救生命的角度来讲,捐髓是善举,从履行刑罚职责角度而言,监狱是刑罚执行机关,不能不承担更大的责任。”

  2 判刑人员捐髓算“立功表现”吗?

  有一定风险性,可依据“舍己救人”记功;曾有人因此减刑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2012年2月,江苏沛县杨屯镇孟店村村民李洪夏,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2013年6月18日,李洪夏接受手术,向北京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捐献骨髓。同年,因被认定“有重大立功表现”,李洪夏刑期被减去2个月,并缩减缓刑考验期限4个月。

  在押人员捐髓被认定为“立功表现”,是否有法律依据?《监狱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在押人员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根据监狱考核的结果,可以减刑。而在可认定为立功表现的情形中,即包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

  前述法警表示,关于“舍己救人”的定义,即指服刑人员本人不获益的情况下,对保全他人生命财产做出贡献。至于救助对象是不是亲人或者朋友,在具体认定中,只有减刑程度的差异。

  他表示,按照这样的定义,由于捐献骨髓具有一定风险性,因此能够算是“舍己救人”。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各地监狱管理部门对于服刑人员“立功表现”的情形各自有规定,但大多有“对国家或社会有其他贡献”这一表述。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监狱管理部门会依据这一规定,参考在押人员的狱中表现,给予捐髓者表扬、嘉奖、记功等待遇。

  ■ 新闻链接

  服刑弟弟“出狱捐髓”5警察陪同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去年在山东,也发生过一起服刑人员出监捐髓的案例。在将服刑人员仝某从山东送至北京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当地狱方派遣5名民警全程陪同。

  2015年底,山东省运河监狱接到仝某家人求助电话称,仝某的三哥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亟须进行骨髓移植,但全家配型均不成功,唯一的希望就是在监狱服刑的弟弟。

  2016年1月,山东省监狱管理局向司法部报批备案同意,由运河监狱派员押解仝某到解放军304医院进行骨髓移植。1月13日,一行六人登上去往北京的高铁。五名警察着便服出行,并特意用衣服把仝某手铐遮掩起来,不露痕迹。

  1月18日,仝某进入手术室,开始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采集,院方允许一名警察进入监管。次日上午8时,医院使用采集器进行外周血采集,历时近四个小时,造血干细胞捐献正式结束。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