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02:51:32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处理好供给侧改革“四大关系”如何发力 专家解读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重要精神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25 19:34    点击量:461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题:处理好供给侧改革“四大关系”如何发力——专家解读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重要精神

  新华社记者 姜琳、陈炜伟

  中共中央政治局22日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明确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四大关系。专家表示,这为今年各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协调政府和市场“两只手”

  岁末寒冬,因施工减少需求下降,钢价通常有所回落。而今年的钢材价格却一反常态出现了节前价格上涨。

  “钢铁、煤炭价格快速回升,使我们面临一个稳供应与去产能的两难选择。这种情况下,需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说。

  专家指出,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关键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要各尽其能,形成合力。

  “政府和市场两个‘轮子’要朝同一个方向、为同一个目标协调地转起来。”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比如处置“僵尸企业”,应依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又要对职工妥善安置;去杠杆方面,对一些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困难的企业债转股,要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愿,不搞“拉郎配”;房地产去库存上,不搞行政“一刀切”,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政府应加大力度。

  妥善处理短期和长期关系

  传统“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去年以来“跑”得不够快。国家统计局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在消费稳健、就业稳定的情况下,应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抑制无效投资,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为下一阶段经济更好增长奠定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非一日之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才能把握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要既打持久战也打歼灭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2016年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但供求失衡、产业集中度低、效益不高的问题没有根本扭转,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仍任重道远。

  在去产能最早、任务最重的河北唐山,当地政府一位负责人坦言,去产能带来的高炉关停、人员安置等,对短期经济效益确实有一定影响,但长痛不如短痛。2016年,唐山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不仅完成了去产能、治污染任务,还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推进改革,就要动奶酪、忍短痛,有所取舍。一方面,短期经济要稳,为长期改革营造平稳环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长期结构性改革政策也要抓紧推进,为短期稳增长提供支撑和保障。”徐高说。

  精准有度做好加减法

  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各地推出去库存、处置“僵尸企业”等减法措施的同时,也纷纷在加法上做文章,如加大扶贫力度、增强水利设施投入、力补环境短板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减和加的关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说,通过有效减法换来发展加法,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

  从改革重点任务来看,去产能既有产能的减法,也要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去库存既要推进三四线城市消化存量,也要推进一二线城市增加土地和住宅供应,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降成本,既要在电价、税费、物流等方面做减法,也要推进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专家强调,无论减法还是加法都必须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比如,补短板方面对过剩行业投资要严加控制,而对于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应加大投入。同时又要避免一拥而上,形成新的重复建设。

  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

  “经济增速下滑,有可能是需求不足,也有可能是供给没跟上,要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徐高表示,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关键是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不要把需求和供给对立起来。

  专家表示,我们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也关注需求。当前,传统门类出现生产过剩不是因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如果供给的产品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就不能满足需求的变化。

  比如,钢铁、煤炭、电解铝等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上至名包名表、奢侈珠宝,下至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日常消费品,大量需求外溢的现象还没得到明显改观。

  专家表示,要从生产端入手,通过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同时,需求侧管理也不能落下,要用好这个重要工具,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