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萍:2017旅游合作年,将为中国东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18 08:27 点击量:266 大
中
小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 “从1991年中国和东盟开启对话,双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东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2017年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双方将以此为契机,为合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在接受新华网书面专访时表示。以下为专访主要内容:
新华网:2017年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请你介绍一下相关背景,这对中国—东盟关系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杨秀萍:很荣幸接受新华网采访。新华网是中国—东盟中心的重要合作伙伴,为报道中国—东盟关系以及中心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谨代表中心对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和东盟于1991年开启对话进程,双方关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截至2015年,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双方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互访人次超过2300万,互派留学生逾19万人。中国在东盟国家建立了31所孔子学院和32个孔子课堂,并在泰国、新加坡、老挝和柬埔寨设立了文化中心。在东盟诸多对话伙伴关系中,中国—东盟关系是最富内涵、最具活力的关系之一。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使双方利益深度交融,为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旅游合作一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亮点之一。据中方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双方游客互访人次达到2364万,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公民赴东盟国家1709万人次,东盟国家来华655万人次。2016年前三季度,双方人员往来达到2200万人次。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客源国,而中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5位国家中,有6个是东盟国家。2016年夏秋季,每周有超过2700架次航班往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这种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有力带动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双方民心相通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双方关系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教育交流年,交流合作活动精彩纷呈。去年9月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领导人共同将2017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期待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双方人员往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上提出,以教育和旅游合作为优先方向,将人文交流合作打造成中国—东盟关系的新支柱,他还提出,中方愿与东盟探讨制订旅游合作计划,确立2020年双方人员往来达到3000万人次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双方对旅游合作的高度重视,为未来合作指明了方向,描绘了新的美好蓝图。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与人最直接、最自然的交流方式。2017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开展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活动,不仅符合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加强文化互鉴,也将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下,今年旅游合作年一定会为中国—东盟关系增添亮丽色彩,注入强劲动力。
新华网:东盟国家为何备受中国游客青睐?据您了解,在2017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的框架下,东盟会有哪些新的举措,促进旅游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双方旅游合作面临哪些新机遇?
杨秀萍: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的客源输出地和旅游目的地,双方开展旅游合作具有独特优势,前景广阔。
一是地缘和人文优势。中国与东盟国家是近邻,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文化习俗相通相近,历史交往源远流长,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纽带将中国和东盟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双方文化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印记在中国和东盟各国随处可见,游客互访犹如走亲访友,有着天然的便利条件和情感上的亲近感。随着近年来东盟国家之间、中国与东盟之间互联互通的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更多直航航线的开通,双方游客互访更加便利。
二是资源和市场优势。中国和东盟国家旅游资源丰富,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传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遗产名录上,东盟国家共有11处自然景观和17处文化遗产,中国则拥有50处。柬埔寨吴哥窟、老挝琅勃拉邦古城、印尼婆罗浮屠寺庙群、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槟城乔治市、缅甸骠国古城群、菲律宾维甘历史古城、泰国大城府、越南下龙湾享誉盛名,文莱和新加坡的自然人文景观也独具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双方的旅游市场都拥有巨大潜力。2015年中国居民出境游客超过1.2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3亿人次,预计到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出游次数还将翻一番。据东盟秘书处预计,2017年将有1.21亿人次域外游客到东盟旅游。
三是政策和发展优势。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都更加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彼此将对方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据我了解,中国正根据东盟国家游客入境旅游发展情况,积极研究制定相关便利化政策措施,将通过合作开展高层研讨、业界互访、双向参展、学术探讨等方式,积极开拓双向旅游合作的市场规划。除中央政府,中国一些省份也在努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包括云南和广西等沿边省份积极推介自驾游和跨境游线路。东盟制定了《东盟旅游战略发展规划(2016-2025)》,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老挝、柬埔寨、文莱、泰国等东盟国家近年来大力开拓中国市场,通过印制中文旅游手册、出台专门的营销策略、简化签证手续、开发高端旅游产品等举措吸引中国游客,取得良好效果。
围绕今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双方正在积极策划相关活动。去年10月,首届中国—东盟旅游部门会议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就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旅游部门交流合作机制、筹办旅游年相关活动等达成广泛共识。东盟结合今年成立50周年,推出了“来东盟旅游@50黄金庆典计划”,以进一步强化共同体建设并打造东盟旅游热点,重点宣传推介域内50个知名景点和50场热门活动。东盟将中国作为这一计划的重要推广方向,在去年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举行了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东盟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都将促进人员往来、加强人文交流作为重要内容,旅游合作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和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实施自贸区升级版,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推动建立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都将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深化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大有可为。
新华网:促进旅游合作是中国—东盟中心的重点工作领域之一。请秘书长介绍一下中心为此所做的工作,今年是中国和东盟的旅游合作年,中心有什么新的规划?
杨秀萍: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应运而生,承载着我们11个国家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强烈愿望和殷切期待。自成立以来,中心充分发挥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作用,积极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以及新闻公关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完成百余个旗舰项目,组织或参与500多项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得到各界广泛赞誉。去年11月,在中心成立5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专门发来贺信。他表示,中心过去5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促进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的独特纽带和重要平台,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心始终高度重视旅游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加强各国政府、旅游机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一是支持和参与旅游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中心举办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论坛,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中国—东盟邮轮产业经济城市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和健康旅游国际论坛以及东盟旅游论坛、东盟生态旅游论坛等系列活动,为双方政府和企业在旅游领域合作建言献策。
二是助力东盟国家制定旅游发展政策。中心多次应邀出席东盟国家旅游部门和发展规划与市场促销专题会议,参与了《东盟国家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和2017“来东盟旅游@50黄金庆典计划”市场推广方案的制定,协助东盟秘书处确立了在华旅游宣传推广的唯一合作伙伴。
三是在东盟国家开展旅游职业培训。中心致力于推动双方旅游市场和服务对接,帮助东盟国家提升旅游接待质量。近年来,中心与中国一流旅游大学合作,分别在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举办了六期“中国出境游客服务标准化”职业培训项目。2016年11月,中心与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合作,在老挝举办“迎接中国游客”旅游从业者能力建设培训班,取得良好效果。
四是多种形式推介中国和东盟国家旅游资源。中心与中国中央电视台、《时尚旅游》杂志等媒体合作,拍摄纪录片,组织专栏深度报道和媒体采风,收集编译东盟国家旅游宣传资料。围绕“发现新东盟”这一主题,有侧重地报道东盟国家公路旅游、海洋旅游等优质资源,开拓旅游新产品。2016年,中心与东盟秘书处合作编译了《东盟旅游线路指南》(中文版)。此书遴选了百余条最具代表性的东盟国家深度旅游线路,每条线路涵盖2至3个东盟国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东盟国家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心还与亚太旅游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东盟旅游摄影大赛。中国和东盟国家游客积极参与,投稿作品超过5000幅,生动反映了各国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民间友谊。中心在2016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第三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期间,精心设计布置中国—东盟旅游联合展位,发放大量宣传资料。
结合今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中心精心规划设计了3个旗舰项目,分别是“促进中国—东盟旅游交流多样化发展”、“举办中国—东盟生态旅游发展研讨会”和“旅游从业者能力建设培训班”。中心将组织实施一系列双向交流活动,包括计划合作拍摄东盟旅游资源纪录片,全面展示东盟旅游特色;在中国举办中国—东盟旅游节活动,展示东盟传统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产品等,扩大东盟旅游对中国民众的吸引力;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继续协助东盟国家深化对中国旅游市场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对中国游客的服务水平。
新华网:最后,请您谈谈对未来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的建议。
杨秀萍: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依然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双方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沟通联系,积极探讨合作新模式,共同谱写互利合作新篇章。
一是完善交流合作机制。我们期待双方以今年旅游合作年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中国—东盟旅游部门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对相关合作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不断提升双方合作水平。
二是积极发掘旅游合作新动能。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双方可进一步拓展在此领域的合作。双方旅游机构和企业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宣传推介旅游资源。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使旅游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
三是促进互联互通建设。首先是借助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不断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其次是“软件”的互联互通,出台更多旅游签证便利化措施。
四是提升旅游质量。双方旅游机构和企业应着眼于旅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双方应继续沟通协作,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切实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促进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的健康深入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东盟中心愿以今年旅游合作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部门、旅游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支持、参与和配合相关活动,发挥好独特的平台作用,为中国—东盟关系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