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1:50:18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港澳

团结香港基金发表研究报告倡议 香港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19 14:49    点击量:254    

  香港社区义工帮助腿脚不便的老人出门买菜。(图片来源:团结香港基金官网)

  人口老化是全球都面临的挑战,香港也不例外。近年来,香港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给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牵头成立的香港民间智库组织——团结香港基金日前发表老龄社会研究报告,倡议香港特区政府建立个人化综合护理系统,包括“慢性疾病管理医疗券计划”及“健康促进网络”等,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提供匹配社会医疗服务

  按照报告推算,到2064年,香港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将达到51岁,超过1/3人口是65岁以上长者。人口老化的结果是劳动力下降、医疗护理开支攀升,到2064年,香港劳动参与率将由2014年的59.3%降至48.6%,每千名劳动适龄人口需要赡养567名长者,这对香港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将构成重大挑战,尤其是对医疗和社会服务系统造成不小的压力。

  然而,香港的社会服务不能因此倒退。团结香港基金总干事郑李锦芬表示,香港作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特区政府必须制定与香港市民经济实力匹配的政策,因应社会人口老化所洐生的各种需求,提供适切的服务。

  因此,报告建议,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慢性疾病管理医疗券计划”,一方面资助45岁及以上人士每人最高1000港元进行体检,另一方面为高血压和糖尿病(香港最普遍的慢性疾病)患者提供每年3040港元的医疗费补贴,让他们使用社区内的私营基层医疗服务,充分利用社区的医疗资源,兼顾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报告还建议,特区政府卫生署、医院管理局和社会福利署以及私营长者服务机构结成地区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健康促进网络”,为社区内不同长者提供有系统的基础护理服务,涵盖健康推广、预防保健服务、基层医疗及复康服务等。

  激发老龄人口社会价值

  在建议如何更好照顾好长者之余,报告进一步提出,人口老化不只带来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机遇,只要政策激励得当,老龄人口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主导此次研究的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前局长、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杨永强教授解释称,香港社会要采取新思维和态度看待老龄化问题,长者需要的不单是一个生存的环境,更是一个生活环境——一个无论从政府架构、小区设施、社福政策以至社会氛围,都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他们活得精彩、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盛龄城市”(英文为Age-enabling city,意思为城市环境能成就社会每一个人,确保他们无论年龄大小,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拥有丰盛的人生)。

  他举例说,英国65岁以上人士对社会的净贡献达400亿英镑,远超他们所消耗的社会资源;65至74岁的澳大利亚女性每年通过无酬照顾和义务工作共贡献了160亿澳元。而香港60至79岁的义工对经济的贡献只有1.17亿美元,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研究团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老龄化”架构,建议香港各界携手合作通过民官商三方协作模式,改善特区政府架构、社区基础设施、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医疗院舍及家居相关的配套设施,以发挥老龄人口的潜能。

  杨永强指出,重新厘定退休年龄、鼓励跨代共融的文化、应用创新科技等,都有利于建设可持续的老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本,将人口老化的挑战化为社会受益的机遇。

  特区政府乐观积极应对

  面对香港人口老化问题,香港特区政府也在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推出各种安老措施。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介绍说,本届香港特区政府在任期开始时已就人口政策展开公众咨询,并主动拨出更多资源,应对老龄化挑战。如自2012年实施的“两元乘车计划”,让长者可以每程2港元的优惠票价,乘搭指定公共交通工具,鼓励他们融入社区。据统计,香港长者的日均乘搭次数已达85.8万次。另外,最近发表的《香港2030+》和《长者服务计划》咨询文件,也是特区政府面对人口结构改变而采取的积极回应。

  实际上,不少香港市民已经乐观接受人口老化现象,积极做出应对。在香港,许多人认为年龄不应再是决定退休的因素,越来越多长者仍然投入工作。林郑月娥称,香港长者的劳动人口参与率已由2006年的5.8%上升至2015年的9.4%,比如参与出炉本次老龄社会研究报告的董建华和杨永强,都已超过退休年龄65岁,但仍在努力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照顾那些曾为香港繁荣做出贡献的年长市民,便难以成为一个公正和富有怜悯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让富有余力的长者继续发光发热,那这个社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正如郑李锦芬所说,“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促成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合作,为所有曾为香港打拼的‘战后新生代’安享晚年做出贡献,让老弱有所依,老壮有所为。”(记者 汪灵犀)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