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5:59:20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香港零售业延续关店寒潮 多家品牌业绩腰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18 15:17    点击量:428    

  从11月底开始到来年的1月,历来是香港购物打折力度最大的时候,然而随着近期各大品牌的“中途退场”,打折季似乎也难以挽回香港零售行业的颓势。

  在最新财报巨大亏损后,上周,来自美国的奢侈品牌Ralph Lauren(拉尔夫·劳伦)悄然关闭了其在香港旗舰店。这已经是短短的一个月内,第三家宣布撤离香港门店的美国服装品牌:11月初,快时尚品牌Forever21宣布将于2017年初关闭香港地区的铜锣湾京华中心共6层的旗舰店,仅保留旺角的一个小型门店;当月下旬,另一休闲服饰品牌A&F公开表示不再租赁香港的旗舰店门面,并预计由于提前解约,将在明年支付高达1600万美元的罚金。

  一方面,来自海外的服装巨头正在匆忙离场,另一方面,香港本土品牌依然处于下滑的劣势,但跌幅均有所收窄。零售业大佬纷纷对外发声,宣称“最坏的情况已经差不多过去”。那么,属于香港零售业最好的时代是否已经过去?零售寒冬何时才能触底反弹?

  寒冬犹在

  资料显示,Ralph Lauren在香港一共开设四家门店,而位于香港铜锣湾利园的旗舰店于2014年10月开业,到目前存活时间只有短短两年。翻阅其2017年度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10月1日的三个月内,集团净利润同比暴跌72%至4500万美元。与此同时,集团宣布在亚洲关闭了72个表现不佳的销售点,同时开设了159个新的、更具潜力的销售点。

  无独有偶,美国服装零售集团A&F在近期公布的财报中也提及国际市场的颓势,该集团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同比下滑6%至8.217亿美元,同比销售额录得近年来最大跌幅。

  销量大幅下跌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关店。继去年轻奢品牌Coach(蔻驰)提早撤离中环后,上月初Forever 21宣布关闭位于香港中心地段、6层高的旗舰店,随后A&F、RL相继宣布了关店计划。

  广东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告诉记者,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以及税率、汇率等综合因素,成就了香港世界购物天堂的盛名。然而,近一两年来全球奢侈品行业业绩普遍低迷,而中华区下滑的趋势尤为明显。再加上国际品牌这几年加速了在华扩张的步伐,内地门店越来越多,进口关税总体也在不断下调,因此,越来越多消费者把购买奢侈品的意向留在内地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戴德梁行最新发表的《全球主要大街》报告,香港铜锣湾年铺租金每平方英尺为1871美元,折合约2万美元每平方米,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每平方英尺租金约1950美元)。高昂的店铺租金也许是迫使洋品牌不得不提早离场的另一“元凶”。

  “香港商业地产的天价租金对这些全球品牌的盈亏有着严重影响。”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人Pascal Martin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Forever 21香港旗舰店大楼租金极其高昂,开业初期就已高达1000多万港元,“他们好比投了重大的赌注,才决定以昂贵租金租用这么大的空间,这需要有非凡的生产力才可以保持盈利”。

  与此同时,Pascal表示,这些空置的店铺亦能为香港零售业“新贵”带来机遇,新租户应该可以获得比现时租户更相宜的价格和条款。据媒体报道,在Forever21撤离后,原本的店铺将由美国女性内衣品牌Victorias Secret(维多利亚的秘密)接手,月租也暴跌一半至700万元。

  综合拉动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2016年10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未经审计的估计为3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9%。政府发言人指出,10月零售业销售额按年跌幅进一步收窄,与该月访港旅客人次的表现大致相符。

  而对于香港而言,面临压力的远远不止零售行业。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整体访港旅客累计4667.2万人次,同比去年减少5.71%。其中,内地旅客累计3544.07万人次,同比下降8.21%。

  “购物和旅游两者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香港的零售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靠旅游人口去支撑的。”黄文杰认为,以往迪士尼乐园和海洋公园是香港吸引客流的两大招牌,但随着内地主题公园诸如长隆、华侨城等崛起,上海迪士尼的开园,逐渐削减了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独有优势。

  欧睿国际咨询公司分析师Yu Xian Lim向记者表示,内地旅客的流失对香港零售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根据欧睿国际统计数据,2015年内地到香港的游客人数总体下降了5%。“过去,内地消费者大多为了购买国际品牌而去往香港,如今他们更多地选择在线上购物或者去往欧美国家直接采购。”

  除了国际品牌以外,来自香港本土的零售品牌管理层,对于短期表现似乎感到乐观。在上月中举行的中期业绩会上,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00178.HK)主席郭少明表示,尽管香港零售业仍未复苏,但他认为“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莎莎国际集团营业额为36.28亿港元,同比有4%下滑,对此,郭少明表示,莎莎首季跌幅近5%,至第二季跌幅已收窄近一半至2.5%,而第三季已开始追上持平,香港市场有所回稳。

  无独有偶,另一家具有代表性的珠宝零售企业周大福(01929.HK)主席郑家纯也公开表态,除非有特别事发生,否则香港零售市道最坏时期差不多已过去。

  “零售板块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黄文杰指出,想要重振香港零售业昔日雄风,必须综合多产业协调带动。除了需要利用跟国际接轨的优势,引进更独特、更具国际化特色的品牌,形成自己的零售品类优势以外,还要重新调整旅游、会展行业等发展战略,发挥流动人口的带动优势。(温颖然)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