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6:54:55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瞭望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聚焦强军目标锤炼信息作战能力纪实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幸平 王文彬 余泓纬    发布时间:2016-10-27 11:59    点击量:355    

  他们是未来战争的无形利剑,他们的战斗虽不见硝烟却是“刀光剑影”。他们,就是被誉为“特战雄鹰”的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

  近年来,该部始终将目光聚焦未来信息化战场,圆满完成百余项战训任务,20余项研究成果在全军获奖,该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磨砺体系之剑

  “就这样把‘狼窝’端掉了!”仲秋时节,华南某地上演的联合突防突击演练,记者见证了一场虎口拔牙的精彩大戏。蓝方由地空导弹、雷达部队梯次把守的重要目标,竟然被一支由该部特种机和兄弟部队轰炸机组成的混合编队成功突袭。

  “从全局层面的作战规划,到实施突袭的技术细节,我们都配合默契,使信息火力联合优势最大化!”某团副团长史玉山坦言,这几年的“仗”让官兵对联合作战、体系作战“怎样联”有了进一步认识。然而,这个认识的起点,却曾是该部的“痛点”。

  几年前,该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多兵种体系对抗演练。原以为配属特种作战力量的红方会势在必得,不料,战斗实施过程却令人大跌眼镜。前3个对抗日,红方连战连败。甚至在一次对抗中,由于指挥协调不当,该部一架特种机升空不久,便被蓝方两架歼击机发现并“击落”。

  复盘检讨会紧急召开。该部发现,由于各军兵种部队对彼此装备、战法并不熟悉,彼此步调不一致,导致联合行动貌合神离。痛定思痛,大家主动转变联训理念。择日再战,红方同心聚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最终以“4∶3”反败为胜。

  从“联而不合”到“联合制胜”,这一经历在该部上下刮起“头脑风暴”。随之,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联合作战,如何真正联到一块儿?

  “只有打破军兵种间组训的壁垒,才能搭建一条通往未来战场的体系制胜之路。”该部领导告诉记者,他们主动打破建制壁垒,邀请不同机种的空勤、战勤人员共同下达任务和准备协同,以增强默契。如今,该部与地导、雷达等部队进行联合对抗,加强与进攻突防力量及地面部队理论研讨和协同作战,已经成为常态。

  磨砺数据之剑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曾多次参加上级体系对抗演练任务的某团大队长姜磊打开电脑,轻点鼠标,一页页布满密密麻麻数字的表格跃上屏幕。这些数字,记录着他们每次参加演练时掌握的对手资料,并附上了常用的应对战术战法。

  “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常胜之家,必先悉敌情。”姜磊告诉记者,部队每次执行任务,战勤人员上飞机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指挥所收集战场态势数据,下飞机前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反推分析对手装设备性能、工作机制和使用规律。经年累月整理的作战数据,形成了如今的战斗“宝典”。

  采访期间,记者碰到刚刚执行任务归建的某团总工程师张永刚。尽管在演练中以大比分战胜对手,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休整,而是和战友们对任务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力求从中分析出对手战术和装备的变化。对他们而言,“战斗”并没有结束。

  一次对抗演练中,该部奉命对突防突击部队实施支援掩护。在他们手上吃过败仗的某地空导弹部队变换方式,采取“近快战法”,试图通过缩短制导雷达开机时间,降低被发现几率。但该部指挥员果断反应,施放电磁干扰,成功掩护突防部队对预定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演练结束,该部指挥员深有感触地说:“战法研究无止境,但万变不离其宗,敌人再怎么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磨砺人才之剑

  “智博云天!”该部办公楼大厅,这样一句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更凸显了人才在该部的地位作用。该部党委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战争时代,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掌握了军事对抗的战略优势,谁就掌握了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

  在该部采访,官兵不约而同地提起某领域专家胡立群。2012年还是所属某团技术股正营级业务主任的胡立群,被两次破格提拔,如今已成为某部正团职主任。

  胡立群何德何能?且看他不凡履历:空军高层次人才,数十次执行重大任务中分析出重要数据,今年5月,作为空军唯一基层代表参加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获得“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空军青年学习成才奖”,被评为“全军百名优秀教练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像胡立群这样受重用的专家型干部在该部并不鲜见,近年来,先后有10余名技术骨干脱颖而出。对于像胡立群这样的领军人才,该部敢于打破常规,在政策范围内施重奖,激发他们的“酵母”作用。

  为了让官兵在高起点上拔节成长,该部与多所军内外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基地”,定期邀请军内专家到部队进行授课,利用接装送装等时机,安排人员到工厂见学交流,有计划安排培养对象参加重大军事演训活动,全方位激活人才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好政策让一批能打仗的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角逐无形战场的智胜之剑。近年来,该部先后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2人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14人被评为空军技术骨干。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