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6:23:45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瞭望

火箭军新型导弹旅高原打出最佳精度 曾分不清警报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21 14:42    点击量:375    

  从军30年获得过很多奖项,火箭军某新型导弹旅旅长李正连——

  最喜欢的荣誉是“砺剑尖兵”

  □ 本报记者  陈丽平

  □ 本报通讯员 李永飞 岳小琳

  关山重重,长剑引弓,发射“零秒”即将到来。天上,卫星过境侦察窥视;空中,电磁迷雾笼罩覆盖;林间,“蓝军”分队潜伏袭扰……

  指挥所里,火箭军某新型导弹旅旅长李正连的目光,凝视着电子地图上不断变化的电磁频谱曲线、气象卫星云图、空情预警信息等,在多维立体的战场空间里寻找火力突击的发射窗口,指挥一枚枚导弹直刺苍穹,精确命中目标。

  这位从军30年,荣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的导弹旅长,自信地走出指挥所,仰望导弹腾空划出的壮美轨迹,一幅新的“砺剑图”已在他心里勾划开来。

  永远箭在弦上

  子夜时分,刺耳的“战斗警报”划破夜空,一场不打招呼的应急拉动开始了。官兵迅速行动,驾驭着战车长剑,转瞬间消失在茫茫夜幕之中……

  “‘箭在弦上’已成常态,部队闻令‘随时能战’!”李正连的大嗓门,源自一份满满的自信。然而2009年李正连刚当旅长时,心中却充满忧思。

  赴任之初,李正连组织战备拉动,发现不少战士守着背囊侃大山,连警报信号都分不清楚。时隔不久,整旅千里转进执行演练任务,基层营连的战备物资“锣齐鼓不齐”。

  “这种状态能打仗吗?”拷问,如重锤猛击着这位戎马疆场的优秀军人。

  作为旅长,李正连心里清楚,部队组建时间不长,要在戈壁滩上建起一座导弹营盘,实属不易。但他更清楚,部队组建一天,就得备战一天,常备不懈,苦练不怠,时刻等待着那一声号令!

  带兵打仗,使命催征。李正连带动全旅官兵牢固树起打仗标准,反复锤炼战备“组合拳”。

  他打起背包住进发射一营搞试点,白天实地查短板,夜里挑灯定措施。一种行动一种行动地研究、一个物件一个物件地规范,不仅对战备所需的物资种类、数量、装卸载顺序等作出规范,还按照规格大小,体积重量、功能特点进行模块化、标准化配套储备,使整营应急出动时间缩减三分之二以上。

  试点结束,全旅“找茬”,不断细化,反复完善,一份《旅物资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出炉,按照不同战备等级和要求,相继建成14个涵盖16类13500余件器材的战备物资库、14个包含19类14000多个备件的装备备件库,依托信息化系统构建实时更新的数据库,使部队时刻保持“随时能用、随之能战”的临战状态。

  实战需要,逼着思维升级。李正连组织训练骨干,围绕担负的使命任务、部队地域特点等,建立完善三级岗位执勤防卫力量、三级联动应急处置力量,建立全天候预警监控值班机制,研究细化13种战备方案和12个应急处置预案,采取“全年轮换值班、循环滚动训练”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高戒备值班拉动、整旅全装拉动、防暴处突等七个拉动,探索的常规导弹部队“四级”值班待战模式在火箭军部队全面推广。

  磨砺大国剑锋

  发射演练年年搞,但这种打法,很多官兵还是第一次经历

  那年秋天,该旅千人百车挺进训练场,刚刚抵达就接到战斗命令,趁着夜幕完成火力突击演练。照惯例,以往驻训都分“三步走”:长途机动、安营扎寨、训练发射。而这一次“未扎营帐,先打一仗”。

  此役,设计者正是李正连。旅参谋长孔强说:“看似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旅长抓训练,专盯‘七寸’打!”

  “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是实战化训练的最高法则。李正连告诫官兵说:“对军人而言,能打仗是基本要求,能打胜仗才是终极目标。打胜仗缺什么,平时不用实战化补回来,战时就会用鲜血来弥补。”

  2013年,部队首次奔赴高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李正连自抬门槛:不外请专家,独立组织实弹发射;按照作战需要,全流程发射演练;全员备战,随机抽点发射单元。

  “从难从严固然重要,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有人好意提醒。李正连态度坚决:“这一步,不迈不行,迈慢了也不行!”

  作出这个决定,李正连心中是有底的。为了锤炼部队独立发射能力,他带着部队做了大量功课,“甩拐”行动初见成效,今天必须拉到演兵场上“溜溜”。

  鏖战一个多月,李正连铆在阵地三十多天。当长剑扶摇而上刺破苍穹,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这一仗,不仅实现“四个首次”,还刷新该型导弹新模式发射最佳精度。

  如今,3年过去,“四个首次”又衍生出多项“军规”——连续部署转换、连续火力突击、变换发射阵地、变换打击目标、变换通信手段……新的“战场法则”让这个导弹旅战斗力突飞猛进。

  李正连常说,什么样的指挥员带什么样的部队。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指挥员名册,他时常对照一个个名字盘点:运筹帷幄、摆兵布阵孰优孰劣,补齐短板、锤炼能力如何发力?

  发射一营营长张驾卿还记得,当年他担任作训参谋时,一份作战方案被李正连五易其稿。几张面目全非的纸很快摆到全旅指挥员的面前。李正连带头反思:一纸任职命令,距离打仗资格还有多远?

  李正连在全旅推行十项举措:协调上级机关和院校,加大指挥员信息化素质和军兵种知识培训力度;每年对人才建设进行评估,划出指挥员素质变化曲线;演练一律不准带脚本,也不准背脚本;开展针对性训练,提高精确筹划、精确指挥、精确评估等能力……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2013年秋天,上级组织军事技术大比武,该旅大获全胜:李正连夺得旅团主官组冠军,孔强在旅团参谋长组折桂,机关参谋组夺得团体第一。

  潜心创新剑谱

  李正连喜研兵法,略谙棋道。曾有棋师面授机宜:“常人走一步看一步,高手走一步看三步,甚至五步十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正连说:“棋道如此,兵道亦然。”

  聚焦明日之战,规划今日之练。李正连认为,作为导弹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特殊地理环境和极端天候条件下、在现代战争夜战夜训的“四难”条件下,“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就是实战!

  话虽不长,却是他多年练兵打仗的心得。2011年,战略导弹部队首次组织旅旅对抗演练,李正连披甲出征。鏖战月余,斗智斗勇,李正连带着官兵研战法、破袭扰,一路鏖战,险胜而归。

  这次凯旋,助推该旅跨入军事训练一级旅行列。

  正当李正连勾画“对抗蓝图”之时,一纸命令将他调到火箭军机关,专司研究作战训练问题。一年半时间,他参与筹划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蓝军”,组织了首次红蓝对抗演练,探索总结出“三步四法”对抗训练模式,一种全新训法载入史册。

  2013年6月,李正连离开京城,再次回到这个塞外劲旅,带回的一份份“新剑谱”,为部队插上腾飞之翅。

  随着对抗升级,尝尽了苦头的官兵在一次次历练中不断成熟,克敌制胜的应对招法越来越多。

  如今,在李正连带领部队打胜仗的“剑谱”上,正浓墨重彩地书写创新之举。

  ——为构设逼真战场环境,对导弹操作大厅进行信息化改造,一个“遮风挡雨”的训练场所将成为能模拟复杂困难环境、开展战技术融合训练、能实现全旅合成训练的“淬剑池”。

  ——着眼使命任务,加强作战对手研究,率先建立旅级“作战目标库”,按照打仗要求细化每一个作战环节,形成完备的军事训练体系。

  ——建立军情通报机制,每天早上开交班会,通报军情和卫星临空情况,作为组织军事训练的重要参考。

  2016年初,李正连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作巡回报告,很多官兵为他挂满胸前的奖章点赞。他感慨地说,从军30年,获过无数奖,但我最喜欢这个荣誉:“砺剑尖兵”。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