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1:18:12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报道

北京141家市级部门晒决算 三公经费决算比预算降22%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6 11:15    点击量:309    

  京华时报制图杨立场

  昨天,本市141家市级部门统一在首都之窗和各预算部门网站上公开了各自2015年度的决算情况。相比去年119家单位的规模,这次整体公开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市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决算64245万元,比年初预算下降22.3%,创下历年来最大下降幅度。

  五个首次 公开部门数量达到历年最多

  市财政局方面介绍,本市2015年度市级部门决算公开实现了“五个突破”。

  首次将部门决算公开范围扩大到除涉密部门以外的所有部门,实现公开决算的部门数量达历年最多。首次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情况,不仅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总额,还细化列出政府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等分项支出情况。各部门首次公开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公开了部门固定资产总额,并对汽车和单价200万元以上的设备数量和价值情况予以公开。首次在决算中将经济分类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由“类”级科目细化到“款”级科目,使部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更加详细、清晰。首次公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并对统计口径进行了解释说明。

  对于这次本市选择首次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情况,国有资产占用情况,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财政部门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资金类似于三公经费,也属于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公开这些内容,将有利于各界对于财政资金的具体去向,进行更为深入的监督。

  财政拨款 三公经费决算创下最大降幅

  当日市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市级决算中,市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64245万元,比年初预算下降22.3%,创下历年来最大下降幅度。

  记者发现,在这141个市级部门中,出国目的地以欧美等地“最热”,出国事由则多为参会、培训或进行相关专业领域的学习交流等。而一些部门公布的培训时间则显示,行程多为14天至21天不等。

  在“公务接待”方面,绝大部分部门的决算开支都比年初预算减少,这多是源于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数量、规模和接待标准,使得公务接待费相应减少,北京西站地区管理委员会等一些部门的“公务接待”开支甚至为0元。具体来看,大部分部门公务接待主要集中在外省市对口单位调研交流、出席论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事务。

  而在公车方面,这次相关单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其拥有的公务车数量超过1.7万辆。

  改革手段 预算信息公开将实现全覆盖

  记者获悉,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就预算公开问题明确表示,我国预算公开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及社会公众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公开渠道多,内容分散,群众不好找。数字表格多,图文解释少;法规政策多,解读说明少,群众难理解等。

  下一步财政部将改进公开手段。充实公开内容,进一步公开预算政策、编制依据、执行结果等,实现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全覆盖。逐步将部门预算细化到具体用钱单位、具体用钱项目,实现部门预算公开到部门、到单位、到项目的全覆盖。除公开转移支付项目、分配办法、分配结果外,进一步公开使用和绩效情况。

  更重视社会需求,提高公开实效,加大教育、医疗、环保、社会保障等财税内容公开力度。规范公开内容、标准、方式、程序等,解决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公开进度不协调、内容不一致、口径不统一、不利于监督等问题。

  □专家观点

  有利于公众全方位比较数据

  预算问题专家叶青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关运行经费等公用经费数据的首次披露,开辟了公众通过全方位比较数据并进行监督的新局面。

  同时他也强调,决算公开只是一种手段,其真实目的应是发现问题和问责。特别是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

  1 如何评价此次决算?

  纵横交织模式更有利于监督

  叶青表示,如果说整个决算公开是以项目进行纵向公开,那么包括上述这些,以及“三公”经费公开等内容,其实是给出了一个横向公开的新方向。这种纵横交织的公开模式,其实更利于公众对公开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有利于公众监督。

  这次北京市首次在决算中将经济分类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由“类”级科目细化到“款”级科目。这方面鉴于中央部门已经公开到了更进一步的第三层“项”,北京市可以加快公开步伐,争取更加细化。

  2 为何仍存违规行为?

  少数单位利欲熏心顶风作案

  叶青称,首先有些单位自己确定供应商,这本身就有腐败的可能。采购方以权谋私,供应商以钱换利,购销双方心照不宣,财政经费就是这样流失的。其次,在2013年以后还有这种事,就可以说是十八大之后“还不松手”的队伍,属于“顶风作案”。再次,少数单位之所以“坚持不懈地这么做”,肯定是这么做有好处。这都是为了一个字:利。政府采购一般可以节约10%,可是有的单位把政府采购演变为“定向采购”,不仅不会节约,还会出现浪费,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危害极大。

  3 处罚措施是否得当?

  存处罚过轻现象应加以警惕

  叶青认为,我们的各项制度已经算是较为完善的,有不完善之处也可得到积极的修改。现在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有些制度难以执行,难以落地,或是有选择性地执行,所以明责、执责、问责是三个关键点。

  最近公布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还特别强调将实行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这就是“把丑话说在前面”,出了事情怎么处理,谁要负责任等,有利于遏制失责的问题。

  目前,一些单位的相关处罚确实过轻。其主要理由可能在于“已经挽回全部或大部分损失”与“为了大家的利益而集体违纪违法”这两个方面,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加以警惕。 (记者 赵鹏)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