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07:42:18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

奶粉质量安全问题重现 消费者信心再遭重创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5 11:22    点击量:438    

 11月16日至11月22日期间,奶粉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热议话题,12批次奶粉不合格,9款为羊奶粉和涉及红星乳业被重点提及,奶粉质量问题再次重创消费者信心,涉事企业的回避态度加剧了民众的不信任感,也不利于恢复中国乳业在民众心中的信心。五常大米掺假问题严重,媒体的曝光力度增大,五常市开始采取系列措施打击制假行为,舆论指出,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主动性。11月19日,西安饮食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与嘉和一品的交易,重组停止原因引发媒体讨论,西安饮食和嘉和一品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11月15日,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京召开,峰会联系“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热点,进行了主题设计和发言,“食品安全战略”话题舆情热度再次提升,落实和具体措施依然是舆论关注主要问题。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12批次婴幼儿奶粉上“黑榜” 涉事企业避而不谈遭质疑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公布了近期不合格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12批次。据悉,7-9月,总局抽检国产样品513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2批次,其中9批次为羊奶粉。12批次不合格样品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样品4批次;不符合企业标准或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样品8批次

  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公布了不合格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批次后,舆情热度开始升温,11月18日达到顶峰。媒体报道多为发布和转载问题奶粉批次的相关信息,以客观陈述为主,内容大同小异,尚未出现评论性报道。媒体报道的主要不同点体现在标题强调点不同:一类为强调问题奶粉批次,如《12批次婴幼儿奶粉上“黑榜”》;一类为指出涉事企业,如《食药监总局:红星乳业等12批次奶粉不合格》;一类为关注涉事奶粉种类,如《12批次奶粉不合格其中9款为羊奶粉》。在对涉事奶粉品牌的报道中,企业回应成为舆论关注点。媒体重点指出,因养悦婴儿配方羊奶粉不合格而被点名的陕西红星乳业有限公司刚刚在新三板挂牌,该公司为羊奶粉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而此次也是该企业年内第二次被公布查出不合格批次产品,但至今未作出回应。此外,被公布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涉事企业中,河南金元乳业有限公司则是今年内第三次上黑榜,对此次不合格事件也并未作出回应。

  奶粉问题无小事,民众敏感神经极易挑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之后,中国乳业遭受重创,近年来在各乳企的努力下,国产奶粉开始有所起色,但公众的信任度极度脆弱,一旦发生任何质量问题,质疑和斥责之声都会蜂拥而至,问题奶粉已经给中国乳企的公信力造成重创。此次国家监管部门公布了12批次问题奶粉,虽然未出现媒体的针对性评论报道,但媒体的大量转载迅速扩散和推升了舆情热度,网民的不满情绪立现,纷纷指责涉事企业毫无底线,表示购买洋奶粉实属无奈之举。此外,从问题多为洋奶粉可以看出,洋奶粉品质问题亟待整顿。分析人士也指出,羊奶粉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奶源基础不稳定,市场竞争环境恶劣,产品标准一直未出台,希望标准能早日推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涉事企业避而不谈毁声誉,勇于承担责任方能弥补过失。被公布的12批次问题奶粉中,多数涉事企业都未作出回应。被媒体所重点关注的陕西红星乳业有限公司,并未像承诺的一样在公司官网予以回复,“言而无信”加剧企业信誉度损毁。作为羊奶粉首家上市公司,保障企业产品质量是对消费者和投资者负责,作为老牌企业,品质下降无疑是自损招牌。同样,年内三次被点名的河南金元乳业有限公司也获得媒体重点关注,屡教不改的企业必定难以赢得消费者信任。面对国家食药监局的曝光和整改要求,涉事企业的正确应对方式应是勇于承担责任,按照要求,停止销售、召回不合格产品,彻查问题原因,全面整改,并且公开相关信息,用实际行动恢复自身声誉。

  2.五常大米掺假泛滥 舆论呼吁加强管理主动性

  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五常市产出大米约71.4万吨,但是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巨大的市场空缺说明五常大米市场的混乱无常。媒体的大量曝光促使民众开始关注五常大米问题,业内潜规则浮出水面。

  媒体揭露五常大米掺假乱象,用“配米机”勾兑真假难辨。《北京晚报》通过暗访调查发现,五常大米多是勾兑的而成,差价则返给经销商。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也报道指出,黑龙江省今年展开打击假冒五常大米专项整治行动,但记者调查发现,五常大米的掺假乱象依然存在。荆楚网对五常大米乱无常的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文章评论认为,五常大米乱无常,与当地监管不严,标准不清有关。现在的“五常大米”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民众大多只认品牌,但很难辨别真伪。经营一个粮油批发店门槛很低,再加上有关部门监管的匮乏以及相关制度的缺失,从而使大米的品质不断被降低。中国网则认为,山寨商品的流行,暴露出来的还是品牌保护的不到位,打假机制的不健全,惩罚措施的不严厉。

  监管部门“运动式”执法遭批。面对媒体的不断曝光,舆论的高关注度,黑龙江五常市回应称,下一步将加大对掺杂使假企业打击力度,对现有加工销售企业全面检查,实行米企检查监管常态化。问题出现并且严重后,监管部门才开始着手行动,媒体和网民对此都表达了不满。有文章评论指出,记者没费太大功夫就获得了许多企业和商场涉嫌掺假、售假的信息。采访中,有些米业负责人也公开承认使用配米机掺假造假。那么,当地专业部门如果认真查处的话,难道发现不了吗?等媒体公开报道后,有关部门才假惺惺地出来表示要认真查处,显然是做做样子。部分网民则表示,五常大米掺假一直在曝光,治理却收效甚微,假五常大米让许多大米加工企业有利可图,质疑可能存在官商勾结。

  五常市创新监管保品牌行动不断升级,采取系列措施才逐渐消解舆论质疑。为规范市场,五常市已经开始多管齐下,打组合拳: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对获证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开展规范地理标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标志标注不规范等违法行为;“五常臻米网”试运行,通过扫码就能知道五常大米真假,目前75家米企信息陆续录入五常大米防伪溯源体系,未来所有获证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只要符合条件,都将加入到五常大米防伪溯源体系。建立溯源系统、配合打假行动,受到民众一致肯定,不少网民认为,懒政行为不可取,监管部门应在工作中加强主动性,防患于未然。

  3.西安饮食终止收购嘉和一品 两家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11月19日早间,西安饮食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与嘉和一品的交易。终止重组的行为引发舆论强烈关注,西安饮食和嘉和一品的舆情急剧升温,而此前,自西安饮食宣布拟斥资4亿元收购嘉和一品以来,老字号和大众餐饮是否合适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媒体纷纷称呼此次停止重组行为为“闹离婚”。

  西安饮食公布停止重组的原因引发质疑。虽然西安饮食在公告中称,停止重组是因为双方在智能餐饮业务的未来盈利能力及发展方向方面存在重大分歧,但业界普遍认为理由并非如此简单。《北京商报》指出,西安饮食与交易对手方关于智能餐饮业务的分歧源于嘉和一品3月购进的一批智能仓储柜并未与西安饮食事先磋商,但业内人士认为,智能仓储柜的购进发生在3月,双方在沟通合作中从未提及这一达净资产36%的投资,等中介机构调查才发现问题毫无说服力。中国证券网直指西安饮食尽职调查严重滞后难辞其咎。《证券日报》分析认为,重组夭折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嘉和一品的业绩不理想,西安饮食公告中显示,2015年上半年嘉和一品智慧餐饮业务仅实现营业收入116.66万元(剔除运营商佣金),未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对于西安饮食终止重组的决定,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理解。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资深专家陈文博表示,就西安饮食的经营现状来看,营收下滑的状态导致它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目前并不是并购嘉和一品的时机。

  重组失败对西安饮食业绩将产生影响,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备受关注,业界主要持保守和观望态度。此次重组失败,使得西安饮食很难在年内实现盈利,公司的发展受到投资者重点关注。西安饮食董事长胡昌民表示,公司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餐饮主业和食品工业,积极做好转型升级。西安饮食在信息披露中也表示,公司将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大力推进资本运作,加快外延式扩张,加快并购步伐。对于西安饮食能否扭亏为盈,业界则持保守态度。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西安饮食的主营板块并没有太大的业绩亮点,产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并不理想,目前西安饮食急需扩张和并购,若坚持自身的原有业务转型升级,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嘉和一品借壳失败,欲寻找独立上市之路。此次重组失败,意味着嘉和一品面临着再次借壳还是寻求单独上市的选择。嘉和一品对借壳失利并未有过多的解释,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却抱有信心。《证券日报》采访嘉和一品会负责人后指出,嘉和一品今后将拓展连锁餐饮厅,加大食品加工销售业务,并看好餐饮O2O市场,智慧餐饮效益会逐渐体现出来,未来有可能会与其他方合作或者独立走上资本市场。但分析人士认为,嘉和一品独立上市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规模和区位的限制,另外,其单店盈利能力仍欠缺。

  4.舆论再关注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

  11月15日,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京召开,峰会中,“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成为强调重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这是我国首次将食品安全战略提到国家级战略,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强县级和乡级的食品监管,下一步需要让各级政府有足够的能力、预算实行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职责。

  媒体对此次峰会专家的发言和讨论问题进行了报道,“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舆情热度再次升温。舆论期盼“食品安全战略”能够全面彻底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媒体报道聚焦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各参会专家的发言和讨论问题。媒体报道称,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会上表示,中国粮食和食品安全领域面临三大突出问题:资源环境代价、国际市场影响、质量安全隐患。针对质量安全隐患时提出,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隐蔽性强,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监管者信息不对称,政府实施有效监管的难度较大。尤其是面对2亿多农户、4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300多万个食品经营主体,现有监管能力严重不足。

  将“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重视,符合舆论期待。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的召开促使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话题再次升温,可见舆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高期待。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四个最严”要求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如今,食品安全战略又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这些无一不显示出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舆论也对这些出台的政策充满期待。

  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落实和具体措施成为舆论关注重点。一方面是最严《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另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网民表示各类食品安全事件让自己无奈和心伤,希望各检查和监管部门能够将政策法规落实到位。而除了国家层面的重视,监管部门的落实到位,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还需要企业的负责,以及媒体监督和公众的积极参与。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