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9:24:33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教育频道 > 专题

不是孩子不争气,只怪游戏太有趣?青少年游戏沉迷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28 14:45

  “想尽一切办法偷着玩”“啥都比不上玩游戏,叫吃饭都叫不动”……疫情期间,孩子沉迷游戏成了不少家长的烦心事,网络教学开始后,更是鸡飞狗跳,不少亲子关系因游戏濒临破裂。家长们吵吵骂骂,却总是弄不清楚,为啥孩子就是戒不掉游戏?

  玩游戏的孩子与父母:几乎完全谈不拢

  “这个圈我们可以堵桥,赶紧搜了物资集合”“3号你把那头盔给2号,你没用”“看见圈里有人别开枪,进圈后再说”……在一款游戏中,宁夏高中生李杰正作为团队领袖带队厮杀。他制定战术、分配物资等井井有条,纵使音色稚嫩,却不乏大将风范。队友既有大学生也有上班族,全都唯他马首是瞻。

  李杰说,游戏是自己生活的必要调剂,让他释放了很多压力,“我是人,不是机器。学习不会让我快乐,游戏会。”家长高高在上的不屑态度,让他关上了自己的心门:“没有沟通,他们永远不能理解我”。

  另一名学生玩家刘磊更加尖锐:“家长不是嫌我们玩游戏,是嫌我们有独立人格!游戏里我们是真实的,可以正常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现实里你只要不做家长想要的,看电视看手机看小说,干啥都是错。”

  然而,多数受访家长表示,正是游戏让孩子走了弯路。

  “我外甥本来考个重点大学没问题,就是因为游戏耽误了,还想靠这养活自己。”山东省烟台市市民刘迎春说,自己外甥高中时迷上了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还有家长表示,即使考上大学,沉溺游戏的孩子仍然不能让自己放心。陕西省西安市的朱学泓说:“我自认为比较开明,孩子聊天时也直说自己买游戏装备。可一次偶然发现他曾经一个月就花去小一半生活费在游戏上,我们大人一天省吃俭用,他这样真让人放心不下。”

  “本来就想趁春节天冷给自己买双手套,这不疫情防控也提倡戴嘛,总算了了一个心愿。”大三学生詹沛说。但他口中的手套却并非实物,而是给游戏中人物穿戴的皮肤,其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詹沛购买的手套1000多元,他从小到大在游戏中的花费早已上万。

  詹沛说,自己游戏花费来自生活费、奖学金及压岁钱红包等,会在一定限度内透支消费。“我省吃俭用一个月买游戏、装备,自己马上就能感受到快乐,比如手套,我反复看,越看越喜欢。但我省吃俭用一个月送女生礼物,她可能还觉得寒碜。”

  游戏的设置让人无力抵御诱惑?

  “一款火爆的游戏,有优秀的策划师、文案、美工、音乐、软件工程师等共同合作数年,累计耗资可能上亿元,上线后还需要运营、企宣等维护,如此耗费人力物力投入,怎么可能让人不爱玩?”针对沉溺游戏究竟是孩子不争气,还是游戏公司监管不到位这一问题,多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给出了一个新鲜的答案:不是孩子不争气,只怪游戏太有趣,游戏的设置让人无力抵御诱惑。

  ——明确目标正反馈,给予玩家激励。“你努力,有回报,大脑分泌多巴胺,你感到愉悦。这就是正反馈。学习和游戏给孩子的正反馈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游戏策划师赵强说,游戏都有明确目标设定和实现途径,玩家在游戏时的努力回报是瞬时可见、明显可知的。

  正反馈在给予玩家激励的同时,也成为游戏留住玩家的重要手段。赵强说:“比如,游戏设置的每天、每周任务,就是要你每天、每周都来玩。同时任务奖励属于递进式累计,比如你玩10分钟一个奖励,再多玩10分钟奖励升级,这样就能让玩家坚持下去。”

  ——自我实现很简单,弱化失败打击。多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游戏在强化正向激励的同时,也在不断弱化失败打击,以给予玩家更多的“自我实现”感。某投资机构文化传媒投资总监张磊说:“近年来游戏在逐渐减少玩家上手难度和挫败感,比如让玩家之间1v1的越来越少,组团的越来越多,游戏评价会刻意弱化模糊你的缺点,强调你的优秀,换句话说,就是让玩家赢了觉得自己有功,输了觉得队友无能。”

  ——社交需求都满足,增加用户黏性。“游戏弱竞技化、团队化发展也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打造社交生态。游戏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是一种生活圈子,既是大家共同的娱乐方式,游戏时也是聊天谈心的社交时间。”游戏运营工作人员孟娟说,社交生态建立后,自然能够将用户留在游戏中。

  “有了社交圈子,游戏里的被需要感以及尊重就不再虚无,真正接了地气。你昨天游戏玩得好,今天你就是小伙伴中的焦点。你这次活动装备最好,你就是圈子里的大哥。同时,通过开展新玩家邀请、老玩家回归等活动,用户会因为社交圈而留在游戏中。”孟娟说。

  亲子交流需更用心,现实娱乐应更丰富

  随着80后、90后逐渐进入职场有了收入,近年来我国游戏市场份额不断上涨。多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在2000亿元以上,增速高于GDP增速,同时游戏也带动了直播、代练、网咖、电竞酒店等相关行业。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欧美日韩,游戏已经成为数字经济重要产业之一,也催生了我国高等教育新专业和一批新兴职业。他们表示,家长和社会应正视游戏,宜疏不宜堵,多措并举防止孩子沉迷。

  “今天我们指责游戏,老祖宗指责围棋蹴鞠。玩物丧志的借口永远都有。”张磊等业内人士表示,游戏如今已成了部分家长疏于管教下的替罪羊,部分指责游戏的家长甚至都不屑于弄懂游戏是什么,只是反问“那破游戏有啥意思,一玩玩半天”,实际上孩子们最不满的就是,家长根本没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人去尊重。“孩子觉得,首先家长要客观,然后才有得谈。”李杰说。

  “如今的孩子和过去相比更加重视人格独立、精神富足,他们更能接受平等地讲道理,而不是传统权威教育。我们家长首先不能双标要求,比如自己看电视、玩手机,然后要求孩子不停学习。”中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书鸿建议,家长应多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避免他们逃避到游戏中。

  “孩子沉迷游戏,也确实反映出当下我国从孩子角度设计的社会产品,尤其是娱乐产品太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迪说,相比一味排斥游戏,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集合全社会力量,为孩子量身打造更好的现实娱乐选择。

  “我国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成绩不好的孩子在校园里就会存在成就感缺失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学校教育应加大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多形式素质教育,让孩子多一些选择,在不同形式的课堂中找到成就感。(记者 杨稳玺)

  (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6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