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4:12:35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教育频道 > 新闻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取得阶段性进展和初步成效
发布时间:2019-11-06 17:18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取得阶段性进展和初步成效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精彩开局

  一、主要进展与初步成效

  (一)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细化了任务分工。牵头召开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座谈会,联合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视频会议,强化部署推进。印发《实施方案》部门分工方案和内部分工方案。2019年9月27日,教育部牵头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第一次会议,总结一年多来相关部门和各地贯彻落实《实施方案》进展和成效,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指导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近视防控方案。黑龙江、江西、山西等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方案,浙江、新疆、北京、山东等地联合发文部门增加科技、医保、共青团、妇联等单位。江西省成立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山东省出台《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为近视防控提供法律保障。

  (二)签订了责任书,压实了主体责任。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近视防控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宁夏、天津等地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与辖区市(区)人民政府签订近视防控责任书,宁夏各市与辖区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

  (三)摸清了近视底数,明确了防控目标。将学生视力健康状况抽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度测试抽查复核项目,会同卫生健康委联合核定2018年各地近视率,明确各省份近视率每年下降0.5%或1%的目标。经核定,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36.0%、71.6%、81.0%),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江苏省建立中小学生和6岁幼儿视力健康档案,2019年完成100万6岁儿童建档。浙江省温州市、杭州市上城区普查学生视力,建立大数据。湖北、辽宁、河北等地开发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制定分级预警标准,开展监测预警,学生视力健康档案随入学、升转学实时转移。

  (四)落实了减负措施,规范了电子产品使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三十条”,从源头落实近视防控。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以游戏促使幼儿快乐成长。改革高中育人方式,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推动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控制使用时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方案,开展减负督查和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四川、黑龙江等地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控制家庭作业量、考试次数,减少教学电子产品使用,增加学生户外运动和睡眠休息时间。

  (五)深化了教学改革,强化了体育锻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的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新目标、新定位、新价值,研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专门文件,明确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课时。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上海市小学1—3年级每周增加1节体育课、每天上1节体育课,4—5年级每周落实4节体育课。天津市小学课间休息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安徽省实施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西藏自治区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中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落实阳光体育1小时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1节足球课,开展锅庄舞等特色课间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举办速度滑冰、滑雪等赛事。

  (六)带动了家长参与,发挥了家庭作用。重庆、四川等地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书,号召家长一起行动,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河北省督促学校向家长宣讲近视防控措施和预防知识,促进家长参与。上海、广东等地编制学生家庭学习照明环境指导手册、用眼监督手册,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照明理念和方法、创造良好家庭学习照明环境,指导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新疆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

  (七)深化了宣传教育,传播了健康知识。组建了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研制了宣讲大纲,举行了集体备课,开展了300多场次宣讲,覆盖学生和家长2000万人次。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和全国“爱眼日”活动,通过报纸、专题网页、公益广告、短视频、动漫、微课等载体和形式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网络、自媒体等平台集中宣传推介各地近视防控经验。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残疾学生讲述失明感受,开展爱眼护眼体验教学。江西省组织医疗机构进校义诊,开展盲人体验、眼球模型拆解、视力表认知、趣味视觉图等活动增强互动。山东省举办近视防控大讲堂,2000万中小学生、家长、教师通过电视和网络收看。广东省及21个地市同步启动“爱护眼睛健康成长”预防近视主题宣传。湖北、广东、重庆、上海等地编制近视防控读本、案例和课件。内蒙古、山东、重庆、四川、福建、新疆等地通过电视和网络播发近视防控政策解读动漫、公益广告和专题讲座。广西举办“爱眼日”主题班会10083场。

  (八)加强了队伍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培养1000余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3万多名教师和校医。30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医学等学科和专业。69所高职院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招生4800余人。设立40余项青少年视力健康研究课题。加强眼科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认定首批省部共建眼视光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九)加大了财政投入,保障了工作经费。2019年新增全国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吉林省投入1380万元,为学校配备视力检测装备。甘肃、内蒙古分别投入500万元、290万元经费支持近视防控工作,湖北省将学生体检费用与卫生健康部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捆绑。江苏、安徽、海南、河北、上海等地落实教室视觉环境达标要求,更换教室照明灯具,改善照明条件,配备可升降课桌椅,纳入卫生监督。

  (十)启动了改革试验,探索了方法路径。强化示范引领,认定113个地级市和县(市、区)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河北省石家庄市加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学校视觉环境达标等“七大工程”。四川省成都市选聘健康副校长,建设健康教室,推进改革试验,金牛区开展“国球护眼球”项目试验。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为全市中小学生免费体检,建立视觉发育档案。吉林省长春市建立近视防控小屋。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与所辖全部学校签订近视防控责任书。上海市在8个区24所小学探索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增至2小时干预试验,近视发生率下降近30%。

  (十一)明确了考核细则,完善了评价导向。教育部牵头、九部门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和督促检查。以签订的近视防控责任书主体内容为依据,研制《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明确2019年和今后开展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细则和要点。把近视率、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等作为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重要内容。将视力作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重点项目。上海、湖北等地将近视防控、总体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问责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持续下降的市县,通报未实现近视防控目标或排在末位的市县。甘肃、福建等地将维护视力健康作为教师职责,纳入学校、班主任考核。山西省长治市将中考体育分值增加到70分,把裸眼视力、体重等身体素质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指标。

  二、下一步重点安排

  当前,还面临着部分地方政府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近视矫治市场和产品亟待规范、宣传教育有待精准落细落小、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需要加强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下一步,计划重点推进四项工作。

  (一)用好“指挥棒”,落实评议考核。印发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办法,抓住省级人民政府“关键主体”和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组织实施首次全国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带动各级人民政府逐级抓好落实。

  (二)打好“组合拳”,发挥好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近视防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突出问题导向,协调行动。推动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驱逐近视矫正不良产品和机构,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推动科技、医保、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加入联席会议机制,发挥职能优势。

  (三)建好“宣传队”,精准实施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级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作用,分众化、精细化宣讲,传播好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用眼护眼意识和能力。

  (四)抓好“主阵地”,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切实凝聚政府、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和智慧,抓住学校这个近视防控“主阵地”,持续防控。研究借鉴近视防控国际经验和有效管用方法手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