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1:36:46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教育频道 > 专题

“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任何手艺都是磨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6-10-11 17:29

“从0.1毫米到0.05毫米,我用了10年”,大国工匠告诫学子:

任何手艺都是磨出来的  

  砂轮飞速旋转,焊枪火光点点,台上屏息静气,台下目不转睛。今天上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礼堂的主席台变成“车间”,“大国工匠进校园”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的高级焊工高凤林和中国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首席研磨师宁允展为学生展示精湛技艺。

  “我演示的是氩弧焊,材料是0.8毫米的紫铜管和不锈钢管,它在航空航天、高铁动车等领域大规模使用。”高凤林为学生讲解之后,便投入到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几分钟后,两种不同熔点的材料完美接合。

  有着“火箭心脏焊接人”之称的高凤林,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36年,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题,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宁允展演示的是铁块研磨。别看只有一个砂轮、一块铁,但研磨却是高铁重要部件转向架定位臂生产的关键步骤。宁允展和他的团队研磨的转向架装配在673列高速动车组上,他的加工精度可以达到0.05毫米,也是国内仅有的一人。

  “精度从0.1毫米到0.05毫米,我用了10年。”宁允展用亲身经历诠释着工匠精神,他告诉在场学生,“其实没有什么窍门,任何手艺都是磨出来的。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

  两位大国工匠的肺腑之言令台下学生频频点头,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刘帅激动地对记者说:“前两天,刚在电视上看到高凤林老师的事迹,没想到今天他就来到我们学校了。两位大师的事迹让我很受触动,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它将鼓舞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在互动环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迫不及待提出自己的困惑。“您怎么看待自动化生产和手工艺的关系?”“怎样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高凤林和宁允展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在校期间要踏实学习,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走上工作岗位要把所学及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他们还建议职业院校要多带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

  据了解,“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联合主办。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赵世洪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主持。

  朱之文要求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各有关学校精心组织,使活动成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渠道。该活动计划明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展。本报北京10月10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1日第3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