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08:48:32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述:为人人成才铺路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28 11:19    点击量:351    

为人人成才铺路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吴兵,北京大董烤鸭店上海环贸店副总经理,年薪60万元”“刘学宝,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副厨师长,年薪18万元”……不久前,北京市延庆区第一职业学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上,醒目位置打出了毕业生的去向和收入。 

  虽然收入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全部,但是对于我国无数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普通百姓来说,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用的”“实惠的”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日益深化,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吸引力显著提高。 

  面向人人成才的教育 

  在我国,每年平均有280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民生,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了教育公平。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5万所,当年招生604.22万人、在校生1674.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招生政策,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和结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及其他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学习一技之长。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年招生数、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升。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 

  在多年毕业生人数上涨、就业连呼“史上最难”之际,职业院校却不时爆出毕业生被企业一抢而空的消息。据教育部向社会公布的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为96.3%,对口就业率为77.6%。麦可思调查显示,我国高职毕业生半年就业率稳定在91%左右,高职生毕业后3年的收入增幅在各级各类毕业生中是最高的。 

  “孩子的成绩能上二本,但是他就看中了这里的绿色食品检验专业。”今年4月,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现场,一位家长对记者说,现在全社会都关心食品安全,学这个专业有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意识到,上职校不是升学失败的无奈退路,而是出于自身特点的主动选择。教育界流行多年的多元智能理论,人们并不陌生。而在教育实践中,职业教育恰恰打造了普通教育之外的一条多元的、宽广的道路。 

  这条路有多宽阔?以高职为例,2015年修订的专业目录中共有748个专业,对应着社会上的1000多种职业。在这条路上,无须再为单一的分数、排名目标而困扰,只要努力向前,每个人都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 

  那些优秀毕业生,已然在用自己的技术技能回馈社会。今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发成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火箭订单班”的毕业生占火箭生产一线员工的1/3。 

  再高大上的科学理论,也需要动手的人让其落地。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是通过反复的、精准的实验仪器操作,成为中科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高精尖科研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职业院校培养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正在成为中国体量庞大的经济巨轮稳步向前的重要保证。 

  让成才之路既宽阔又通畅 

  职教的路,宽是宽了,能走得远吗?站在选择的路口,人们依然有些不确定。毕竟,曾经职教与普教犹如平行的双轨,一旦选择了就无法改变,而职校生的前路往往隔着玻璃天花板。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师朱文政的成长经历正是对固有观念说“不”。中职毕业后,考入扬州大学烹饪专业,他一路读到研究生毕业,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小时候不爱学习,但是越实践,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提高。”朱文政说。 

  为了让成才之路既宽阔又通畅,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和学习的交替中提高,近年来,职业教育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接通“断头路”,让职校生有上升的希望和空间。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重点改革学制、课程衔接体系和升学考试制度,为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着力巩固招生规模,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加快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健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比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继续教育,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为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次选择、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机会。 

  2015年10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出台,引领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国家逐步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对接产业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共频。调整重组62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70余次产教对话活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享师资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共担学生就业……一系列举措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各种努力最终汇集到一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职业教育苦练内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5.5亿元,支持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788个专业点。

  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央财政共投入16.667亿元,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715所高职院校建设910个实训基地,引导项目院校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政校企合作新模式。 

  为了让学生在实习中练就真本领,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从组织管理到安全保障做出明确规定,解决以往管理中“失之以宽、失之以松”的问题。 

  为了让教师更加了解企业实际,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明确规定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每5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服务累计不少于6个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将先实践再上岗。 

  此外,国家还建立了职业学校质量报告制度、中职就业报告制度、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计划,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 

  全力支持补短板 

  数据显示,2014届高职毕业生中52%的人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中职生的这一比例则更高。无论对国民经济发展,还是对改善民生,职业教育都起着补短板的基础性作用,而短板的发展更离不开外力的保障。正因如此,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正在加大。“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年均增长超过50%,投入近500亿元,突出建设和改革两条主线,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示范作用的骨干学校、专业和课程,助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6年底地方应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引导各地开展工作。截至2015年12月,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出台高职生均拨款制度,26个省(区、市)出台中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确保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同时,教育部先后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等重大项目,支持建设了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000多个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教师培训近20万人次。 

  进入“十三五”阶段,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实施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工程等专项建设,进一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中职一人,脱贫一家”,在许多贫困地区,这句话深入人心。近年来,中职资助体系不断完善,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享受免学费政策,覆盖率近90%,19个省实现了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全覆盖。2015年,调整完善中职教育免学费财政补助年限,公办学校财政补助时间由原来的2.5年调整为3年,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给予同等补助。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和金额不断提高,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六盘山区等11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将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由每年生均1500元提高到2000元,全国中职助学金覆盖近40%学生。随着学生资助覆盖面的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有效发挥了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协调发展区域职业教育,也是补齐短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加强东西部对口支援。充分发挥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鼓励学校面向中西部地区增加跨省招生计划,为中西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机会。据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累计合作培养约200余万人,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了教育机会公平,体现了社会公正。(首席记者 高靓) 

  《中国教育报》2016年7月7日第1版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