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个金点子:解密宁波象山中职创新创业现象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9 19:04 点击量:364 大
中
小
116个“金点子”是怎么来的?
——解密宁波象山中职创新创业现象
3年间,研发创新“金点子”116个,34项小发明获奖,成功申请国家专利25项,12项创新成果被企业采用,直接转让金额约150万元……仅有3所中职学校的浙江宁波象山县是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取得这些创新创业成果的?又是如何把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做出自己特色的?
“社团、课程、团队”三位一体培育创新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发地进行创新,把好的“点子”转化成应用型成果,象山县探索出一套“社团、课程、团队”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通过社团活动激发兴趣,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知识技能,通过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和“创新教师团队”,帮助学生把创意变成成果。
在学校开设的高一必修课——“创新课程”课堂上,象山技工学校11级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陈文宇,一下子被课上的各种创新作品所吸引。加入学校创新社团后,一个偶然机会,陈文宇发现铝镁合金制造的螺纹固件由于强度不高,经常会出现因内螺纹损坏而导致整个固件报废的情况。
创新社团帮他召集了一些相关专业的学生组成项目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校“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在解决专业问题上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帮助,设计方案定型以后由“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社”帮助他们制作图纸,再由学校“3D工作室”打印出模型,经过反复改进后,再由“模具制造工作室”做成成品。陈文宇团队带着这个项目参加2013年浙江省中职创业创新比赛,荣获一等奖。
在象山县技工学校,这样从小创意、小改进开始逐步取得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年3月初,又传来好消息,该校又有4项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这得益于我校‘社团、课程、团队’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其中‘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室打通了专业,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团队间协作,让有价值的‘小改、小创’金点子都能变成成果。”象山技工学校校长张小珏说。
“教学、项目、实践”三位一体孵化创业
“把专业知识、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通过创业教学、仿真创业活动、导师指导创业实践等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象山职业高中以‘迈小步、走稳步’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象山职业高中校长赖国爱说。
象山职业高中平面设计专业14级学生盛勇钢在与外甥女制作“DIY便当”时产生灵感,设计了“花式便当制作销售”的创业项目,在该校每年一度的“创业金点子”大赛中获奖。为此,象山职高专门为他安排了两位指导教师并帮他组建了项目团队,还利用现有资源帮他成立了模拟公司,在校内经营体验。从试运营情况来看,一年营业额可达到10万元以上。
为有效解决创新创业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脱节的问题,象山职高还依托校企合作创建了8个校外创业基地,并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在校内建立了500平方米的“至高创新创业园”。目前,已有11个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进行孵化。
赖国爱告诉记者,目前,从校园创业园孵化基地走出来的成功案例已有很多,不少已从校内走向校外,实现了盈利。
“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驱动创新创业
为了让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更接地气、更有价值,象山县建立了一套“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学校培养”的“政—企—校”三方联动机制。
一次企业实习中,象山技工学校11级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郭豪栋发现,由于台虎钳螺母经常在冲击力作用下工作,会出现爆裂的情况,影响企业生产。郭豪栋回校后找几名同学组建了项目研发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论证、研发、试制后,该团队发明了“防爆式台虎钳”,并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要让学生立足企业这块‘土壤’,从企业的角度思索创新,然后再服务企业发展。”象山县教育局局长胡海峥说。
为此,象山县建立了“政府征题—企业出题—学校选题—教师析题—学生破题”的创新教育培养机制,每年由县政府发文征集企业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提供给学校选择攻克,推进学校创新教育,也直接解决了小微企业面临研发力量缺乏的难题。
象山县政府还每年提供4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用于扶持校企合作发展,100万元用于创新创业教育,200万元用于奖励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
在政策与措施的有力推动下,象山县的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仅有的3所中职有2所成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建成了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了6个创新创业试点专业、19个创新创业工作室及18个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本报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姚俊)
《中国教育报》6月9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