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16高考:高校招生更加尊重学生个性需求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3 11:28 点击量:237 大
中
小
北京五高校“抱团”召开招生咨询会透露新信息
高校招生更加尊重学生个性需求
6月2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五校在京联合召开招生咨询活动新闻发布会。从2005年起五校首次合作尝试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联考,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从联合招生发展到联合咨询。五校“合力发声”,透露哪些招考趋势和变化?
大类招生的步伐在加快
“从今年起,北交大开始全面实施本科大类招生。除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外,全校49个专业或方向按学院统一招生,因此2016年全校本科减少到13个专业(类)。”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透露了这一信息。
史贞军介绍说,绝大部分按大类招生的专业入学后按大类统一进行教学培养,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时,学生根据前期的学习成绩、专业意向以及专业容纳数等情况,选择大类专业中所包含的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继续学习,毕业时成绩合格者获得所选专业的毕业证书。
记者发现,五校里除了北京邮电大学外,其他4所高校都在逐步扩大大类招生范围。据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董金宝介绍,按类招生专业从去年5个扩展到7个,新增了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北京科技大学共有6个大类招生专业,包括工科试验班类(卓越计划)、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等。而北京化工大学今年有4个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
“按大类招生考虑到考生对专业认识不足的现实,一年级打通基础课,具备一定专业认识后,选择会更理性。”史贞军说。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认为,大类招生改革后,学校专业建设的确面临不小压力。2012年,该校出台政策,用3个指标对专业进行评价:一是调剂志愿率,二是转专业申请率,三是就业率。这3个指标如果不好,就要受到警告,甚至停招。
转专业受限越来越少
学生在进校时的专业选择不理想,或者在入校后学习过程中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兴趣所在,曾经让很多学生苦恼。会上,五校传达出一个趋势:转专业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少,甚至“零限制”。
“北京科技大学已经形成了‘零门槛,不设限’的宽松专业选择机制。”尹兆华说。
尹兆华进一步解释说,一是专业选择机会多,除招生时有特别约定的考生,如外语保送生、提前批录取类别的考生,其他在校本科生均可以在大一学年末和大二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二是零门槛,各专业对转专业人数不作限制,只要所有必修课成绩合格,均可申请转专业。目前,每年均有200余名在校生成功转专业。
而北京交通大学全面大类招生后,转专业要跨大类。该校规定,除了招生时明确规定转专业受限的学生外,每个学生都有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转专业机会。大类培养的学生在专业分流时,优先尊重学生的专业志愿。学生选择较多的专业,可按该专业公布基础人数的1.1倍接收。学生选择较少、不足15人的专业,原则上当年停开。
“我们学校学生转专业有两次机会,一是进校时,一是入学一年后。”董金宝说。
相比之下,北京化工大学学生一共有3次转专业机会。
拔尖创新人才有更多“小灶”
北京交通大学今年招生有两个亮点,一个是新增了汉能新能源学院国际班。该学院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中唯一的新能源领域示范学院。另一个亮点是该校威海校区新增兰卡斯特大学学院招生计划,有通信工程等4个专业,是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作办学。
另外,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可通过选拔进入思源班、知行班、汉能新能源学院等各类培养试点班,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更多平台。
尹兆华介绍说,北京科技大学建设了精英人才多元化培养项目,有创新潜质和能力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比如,“理科试验班”已经有9年积淀,形成日趋成熟的“2+X”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学校还有“工科试验班”“材料国际班”等。
北京邮电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郑超伟介绍说,2011年,学校组建了“叶培大学院”。目前学院按照两种模式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一是从全校二年级理工科专业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逻辑实验班;二是以“应用物理学(通信基础科学)”专业名称进行招生。2014年、2015年两届逻辑实验班学生保研率均超过70%,另有超过20%的学生放弃保研资格出国留学。
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成立了“学科交叉班”,所含8个项目负责人分别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中国教育报记者 赵秀红)
本报北京6月2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