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入园难”“入园贵”等学前教育难题,江苏给出了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二十多个百分点的亮眼数据。江苏是如何做到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代表表示,这得益于江苏以法治思维和方式促进学前教育改革的探索实践。
在沈健代表看来,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虽然经过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本得到缓解,入园率明显提升,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地区差异仍较明显,公办、优质幼儿园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有些地方班级规模过大,师幼比超标,教师队伍合格率低,教师准入、课程准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这些都影响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沈健代表认为,应制定出台《学前教育法》,通过立法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法规——《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沈健代表认为,首先,要从法律层面探索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明确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其次,要根据学龄前儿童数量分布、流动趋势、保育教育需求等因素,制定和实施幼儿园布局规划,满足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同时,应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实际,解决城镇及城乡接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最后,应立法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体系。(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