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2:16:59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教育频道 > 专题

百余高校发布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 吹响全面建设新农科“开工号”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29 16:55    点击量:269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郭亚丽)今日,来自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齐聚浙江省安吉余村,共同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

  去年8月,中央文件提出高等教育要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是高等农林教育战线对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认识、新思考,对高等农林教育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画好了“施工图”、吹响了“开工号”。新农科建设将通过开新路、育新才、树新标三个方面的改革,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

  实现“三个发展” 开创农林教育新格局

  开新路,就是要实现“三个发展”,开创农林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以“融合发展”推动农林高校的内部改革,打破固有的学科边界、专业壁垒,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对于综合性高校,要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支撑涉农专业发展;对于独立设置的农林高校,要实现以农林为特色优势,多科性协调发展。以“多元发展”推动农林教育特色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绿色生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加快构建灵活的教育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从同构化向多样化转变,实现多类型多层次发展。以“协同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动,创建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旋转门”,加快建设每省“一校一所”联盟、农科教合作育人基地,把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紧密对接整合,推动行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行业特色转化为专业特色。

  以“三个对接”培养“三类人才” 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育新才,就是要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三个对接”培养“三类人才”,深化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主动对接农业创新发展新要求,加强研究性教学,拓宽国际化视野,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主动对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着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主动对接现代职业农民素养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下得去、留得住、离不开的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育领军型职业农民。

  建设“两金一高” 建农林教育质量新标准

  树新标,就是要构建农林教育质量新标准,建设“两金一高”,倾心打造高等农林教育“质量中国”品牌。第一金是“金专”。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建设新农科,要切实抓好专业建设,基于农林产业发展前沿、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多维度服务、基于新兴交叉跨界融合科技发展,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主动布局新兴农科专业,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打造一批农林类一流专业。第二金是“金课”。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建设新农科,要切实抓好课程建设,基于农林实际问题、基于农林产业案例、基于科学技术前沿,开发新时代农林优质课程资源,创新探究式、讨论式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农林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农林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打造一批农林类一流课程。一高是“高地”。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建设新农科,还要切实抓好实践基地建设,加快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协同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区域性共建共享农林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一批农林类一流实践基地,让农林教育走下“黑板”、走出教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补齐农林教育实践短板。

  吴岩表示,新农科要为国家贡献力量、为世界提供方案。这两个贡献承载了新农科建设的历史责任。为国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等农林教育,倾心倾力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世界,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第一人口大国、第一发展中大国、第一高教大国,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有能力有责任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农业农村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丽地球村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国心”“世界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副司长王启明,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安吉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永华等参加此次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负责同志,就建设发展新农科作了交流发言。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