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0:11:39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教育频道 > 专题

聚焦 当课堂突破三尺讲台的空间范围 教育如何“更科学”?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7 11:31    点击量:322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 14日,由新华网、优学教育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基础教育信息化论坛”在京举办,本届活动以“‘科教融合’驱动教育新发展”为主题,围绕课程改革、规范校外培训等基础教育领域热点,探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背景下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模式发展方向。

  搭乘着信息技术,课堂得以突破三尺讲台的空间范围,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得以扩大,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接收、传授教育知识的方式。当技术促进了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学习更为自主,如何“更科学”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在本场活动的圆桌对话环节,上海STEM云中心副主任林婉旭、摩比思维STEM联合创始人李晖域、火星人俱乐部创始人刘扬、火花思维CEO罗剑、鲨鱼公园副总裁崔巍巍就教育如何“更科学”展开了探讨。

  林婉旭表示,学科教育阶段应该优先考虑三个能力的维度,首先,“与真实世界连接的能力”她认为:传统的基础学科教育,最常做的就是抽象教育模型,通过这些模型经验式的灌输和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STEM教育中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和技能,其实是和真实世界连接的能力。其次,“科学的方法”,她认为,这包括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各种各样的思维能力。第三,“学科间的融合”。林婉旭认为,上述三点是现在学科教育所处的阶段中比较优先应该考虑的三个能力的维度。

  李晖域认为,教育要解决激发学生原动力的问题,“知识本身带来的成就感,跟日后学生要系统化的学习知识,包括面向更加高等的素养学习都有系统性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趣味性和知识性都需要,但是在学生学习年龄变大的时候,知识性和来自于知识的成就感要越来越强。”同时他也提醒说:“当趣味性一旦到非常高的程度,亦或者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外部激励得到的话,通常会让他们丧失对系统性学习以及知识成就感的愿望,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对于课程或学科如何设计,他认为,需要遵循“低地板、高天花板和宽墙壁”原则:“低地板指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尝试。高天花板指的是整个事情的上限变得非常高。宽墙壁指的是学科之间可以互相打通。STEM就是多学科融合,满足这样的要求,科技对教育的塑造就是成功的。”

  崔巍巍在发言中表示,“知识性背后的本质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它还有能力、情感,它更多元一些。”当技术促进了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学习更为自主,如何“更科学”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崔巍巍描述了自己的期待:在未来,不妨运用科技手段给学校搭建自适应平台,用自适应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到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根据自身水平,更加自主自由的选择学习进程。当科技和教育更好的进行了融合,素质教育可以变得真正的个性化,让每个小朋友都得到个性化的学习进程安排。“我们期待,能够借助科技的力量,跟内容做一个深度的融合。”

  刘扬在发言中认为,科学的工具和科学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十分重要。他认为:“当我们把一个产品像游戏那样去设计,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为了这种成就感而去不断的认真探索和学习,而探索的过程又让人充满好奇心,那学生就会更加有动力,也许学习会学得更好了。”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罗剑表示,“怎么让小朋友把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我们更多的是把逻辑讲给小朋友,让他们去了解一些有趣思考、整体分解思考的能力。能力的塑造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去想的事情。”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培养小学生他想要的,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让他不会厌烦这个学习。让小朋友真的对学习很感兴趣,让他下课时跟妈妈说明天还想学。”

  嘉宾们的精彩分享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突破空间限制,正在逐步扩大覆盖面的教育现状与未来愿景,但同样也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不管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怎样改变着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接收、传授教育知识的方式,但教育的本质并不会因此发生变化。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初心不变,教育依然是要使人变得更加善良、更有良知。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