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22 13:58 点击量:443 大
中
小
湖南城市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
高校转型发展要“跳起来摘桃子”
前不久发布的《湖南高校毕业生毕业5年薪酬排行榜》显示,湖南城市学院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6950元,连续三年位居湖南高校第三位。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3年保持在95%以上。
地处湖南益阳的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城建类专业为特色的地方高校,近年来,该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上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之路。
培养方案根据行业需求每年调整
“应用型大学该怎么办?”2016年初,湖南城市学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学校党委也把“探索如何转型”摆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
2016年7月,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上,学校党委书记罗成翼提出要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主动作为,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
随后,历时近一年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出炉,方案确定了8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并量化为47个主要规划指标,同时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6项改革措施。产教融合逐渐成为学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之一。
为了推进产教融合,学校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职业要求为参照,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本位”“共性化”的融合模式,通过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转型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该校校长李建奇说,在调整和申报专业过程中,学校始终紧跟建筑各行业与各环节链条,构建了城市规划、勘测、建设、管理、环艺、信息等完整的专业链条。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上,学校高度重视企业的声音,从2010年起,该校每年都会与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企业就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交流。
近几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会根据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整。2015年,该校与湖南建工集团进行探讨,两个月后,建筑行业中最先进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就被引入了该校土建类专业教学计划。
学生在企业实验室做毕业设计
用价格低廉的单片机,实现对公交车烟雾、温度、人数的实时监控。这是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孙腾,在湖南科瑞特科技公司的实验室里,完成的“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公交车安全智能检测系统”具备的功能,他的这项毕业设计被企业指导老师赞为“极具商业开发价值”。
与孙腾一样,目前,该校通信与电子工程专业的263名毕业生正在10家电子科技类企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毕业设计。
而在校办企业——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里,该校城乡规划专业的128名学生跟随设计院的设计师们一同进行着37项规划设计项目的实战。其中既有地市级开发新区的设计、老城区棚户改造规划、旅游景区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也有商业住宅开发设计,合同金额达3200万元。
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在校内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湖南城市学院除了24小时向学生开放校内现有的21个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8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所有实验室,还将全校210家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验室、工作室开放为学生的实践场所。
所有专业教师均需到企业轮训
林立是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日前,学校与当地一家大型环保科技公司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两天后,林立就被学校派驻到该公司联合实验室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
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实行专业教师挂职企业,企业人员兼职专业教师制度,是该校在产教融合上的另一个思路。
学校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必须在1—3年内,以轮训的形式,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学习,同时所有校企合作企业,也要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学校进行相关专业的授课。
“这种对口交流,不仅能让师生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也能极大提高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罗成翼说。(通讯员 孔军 本报记者 王强)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