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06:26:29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教育频道 > 留学

在法中国留学生的融入“困惑”:谦逊礼貌成障碍?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12 10:18    点击量:360    

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法国社会,留法问题层出不穷。(法国《欧洲时报》)

  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法国社会,留法问题层出不穷。(法国《欧洲时报》)

  中国侨网9月11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编译报道,“学费比美国便宜、浪漫的国度”,这些标签使得法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前来留学。自2000年起,来法的中国学生人数直线上升,中国留学生成为法国最大的外国留学团体。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在“浪漫的国度”生活学习,其实并不十分“浪漫”,现实中的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法国社会,留法问题层出不穷。

  “谦逊礼貌”在法国人眼中成“腼腆怕生”

  钟舒(音译 Zhongshu)是一名旅居法国两年的留学生,这位24岁的青年说着一口无可挑剔的流利英语,他在欧洲商学院(ESCP)拿到了MBA学位。现在他坐在巴黎一家露天咖啡座,向我们总结着他的求学经历:“最令我遗憾的是,我始终搞不懂他们法国人——他们是怎么看待世界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对我来说,法国文化仍是一个谜。我在这边认识的更多的是中国人,我感觉法国同学对我们中国学生不是很感兴趣。”

  25岁的姚(音译,Yao)5年前通过中介来到法国学习,他与朋友Suje均表示:“在这里,我们需要丢弃‘害羞’,并且主动去认识陌生人,但我们的同胞没有这样的习惯。”姚认为法国人对中国人有很多误解,“他们对中国人有很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我们只喜欢待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我们喜欢拼命工作等等。我是这种‘先入为主’思维的受害者。”

  在欧洲商学院(ESCP Europe)中,有一组人员负责中国学生在法国的融入问题,其国际关系主任Léon Laulusa表示:“(学生们)相互认识的意愿是有的,但却没有付诸行动,因为总体来说,法国人十分直接,但中国人却总是不敢迈出第一步。”

  巴黎科学与文学联大亚洲事务负责人王静(音译)认为中国人的谦逊和礼貌有可能是造成这种沟通难题的原因,比如中国学生认为上课时因提问而打断老师讲课是不礼貌的行为,再比如中国人的家庭和集体文化根深蒂固,对个人的文化反而忽视。

  然而在法国课堂,教师更喜欢有自己的观点、甚至与自己展开争辩的学生。据目前在波尔多国立高等建筑和景观学院就读的尹同学介绍,法国教师十分强调课堂师生间的讨论互动以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这里,与教师争辩是常见的事情,这似乎在国内很少见。上课时,与教师的互动更多的是讨论,而不是单纯的听课。不仅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也会当着学生面争辩。但在国内,由于文化环境不同,教师们或许碍于面子,很少这样做。”这种教育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谦逊”、“礼貌”的中国学生在法国人眼里反而成了“腼腆”、“怕生”,成为融入课堂的一大障碍。

  罗卡向《世界报》解释说,中国人依赖集体,而法国人注重个体,法国学校也鼓励学生自我管理。所以许多中国留学生在法国总感觉“无依无靠,自生自灭”。中国人特有的谨慎谦逊性格让许多留学生腼腆怕生,不敢“主动出击”与法国人积极接触,到头来只能与其他中国人“抱团取暖”。

  留学生难以入乡随俗,法国的学校和教育部门亦有责任。王静认为,法国要想真正实现本国教育国际化,就必须要改善对留学生的接待政策,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制定不同接待方案,真正帮助各国留学生融入法国。

  “出人头地”的压力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Suje称,“为了高考,我们拼命学习,我们被称为‘学习机器’,家长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虽然出国便脱离了家庭的控制,获得了自由,但我们依然不能失败,”Suje用手指了指脸,“因为我们需要维护自己的‘面子’,跟在中国一样。”姚还表示他的父母无比在意他在学校的成绩,“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母亲每周都会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成绩。确实,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就得去留学,并且获得优异的成绩。”

  许多人怀着留学梦想、背负家长的成功期望来到浪漫的法兰西,结果却难以适应。接受《世界报》采访的多名留学生均表示,希望出人头地,不辜负父母期待,但是却感觉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由于家长的压力、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等,许多留学生因此产生心理问题,还有人甚至不堪孤独而放弃留学,黯然回国。

  这种中国社会固有的家庭压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的融入,让他们的法国同学及老师感到无法理解。因为在法国,学习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出人头地”或是“让父母有面子”,兴趣才是关键。特别是对于需要选择研究课题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一名来自中国的图卢兹天体物理和行星研究所(IRAP)博士生介绍,在国内,做研究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用,有没有创新性,但这边教师常常提到的词却是“有没有意思”。据SOLEIL同步加速中心的这名中国研究员介绍,法国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并不是看每年发表多少文章,文章的水平有多高,每年能申请多少专利。“不用考虑自己的研究是不是能转化成产品,研究成果也不是靠社会或官员来评价。这让研究员可以安心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享受自己的研究。”

  然而,有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即使从事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但在父母的压力下,兴趣也似乎变了味。王邓军(音译Dengjun Wang)的留学经历或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王邓军,三十岁,巴黎七大药剂学专业博士在读第三年。“我2004年离开中国来到法国,这不仅是我第一次出国,而且还是我第一次离开我的家乡济南。我的母校山东大学与法国布列塔尼大区有合作,因此我有幸作为一名交换生进入雷恩大学化学系学习大一的课程。在出国前,我在家学习了一年的法语以及一些专业相关的东西。在雷恩,我们班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班上只有八个法国人,有很多的亚洲人。之后,我在波尔多继续上学,我用四年的时间拿到了物理和化学两个本科学位,之后我在里昂的弗莱莫科技公司实习。我在里昂拿到了我的硕士学位,然后我试着在当地找工作,但是这着实不易。2012年,我找了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在巴黎七大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研究。至于留学的花费问题,因为我是独生子,也从未享受过奖学金,加之我赚的不多,这使资助我学业的父母生活得十分艰辛。刚开始做课题的时候,我感觉压力很大,我没有失败的余地啊!之后我靠这个课题拿工资,成为合同制博士生。之前换新签证也困难重重,我等了八个月才拿到新的居留证。现在我可以拿三年的居留证,糟心的事情也就少了一些。虽然我在中国更好找到工作,但是我还是打算继续留在法国。法国的化妆品产业在我眼中是一个传奇,是我的梦想。我在法国先学习两年,之后再决定是否回到中国去。

  Dominique Monchablon医生认为一些中国学生的心理问题很严重,他表示“有些学生的经济状况很不稳定,有些因父母的期待而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因为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很多,无法接受他们的失败。因为家庭的期待,他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是巨大的压力,有时反而让学生离成功越来越远。正如图卢兹一大经济学院攻读博士董同学认为的,与本科学习基础知识不同,硕士、博士做研究并不是赶时间、花功夫就能有好的成果,需要的更多是灵感,是创新,而非速度。因此,只有放慢节奏,懂得生活、享受生活,才能获得更有效率的研究成果。

  如何融入校园生活,成为在法中国留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法国《欧洲时报》)

  如何尽快融入法国校园生活

  中国学生钟舒表示,他遇到过很多极端的例子,比如有些人会把自己封闭在游戏的世界里,“我认识一个女孩,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花大把的时间在Skype上”。

  王静认为,中国学生不仅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同样承受着来自同胞的竞争压力,这使情况更加复杂。“来到法国一段时间后,一种竞争压力会在中国人中间产生,这时孤独感就会更加显露出来,使留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而动辄就看心理医生的解决办法吓到了年轻的中国学生。所幸的是,不是所有留学生都要遇到这种困难,法国应该改善它对中国留学生的接待政策,这是必要的。”

  为了能够尽快融入法国校园生活,中国学生也有所行动。在中国大使馆的支持下,巴黎-萨克雷大学的博士曾一佳(音译,Yijia Zeng)与同学们创立了中国学生及学者联盟(UCEC),从厨艺交流、语伴交流到实习介绍,联盟为中国学生创造了很多交流的机会,目前已经有50 余名成员加入。

  在法国,这样的中国学联不在少数,成员程空(音译)对《世界报》表示,留学生初来乍到,面对众多新事物难免手足无措,而中国学联便能通过各种活动为他们“指点迷津”,帮助他们尽早融入。然而《世界报》的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名负责帮助中国学生融入法国的“前辈”,他的法语说得不怎么好。

  法国大学城建“中国之家” 中国学生融入之路是否会变容易?

  中国学生即将在巴黎众多大学城中拥有他们专属的“一席之地”。这座新大楼将在2020年落成,它用三百余个新房间欢迎中国留学生与研究人员。

  据《费加罗报》报道,在第三轮中法高层人文交流框架下,巴黎大学管理会与北京市政府就建造“中国之家”学生公寓达成协议,由中方出资负责建造300间宿舍,公寓面积将达2800平方米。

  中国留学生从2013年起,已成为法国接待人数最多的留学生群体。截至2014年,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为3.5万人,每年约有1万名中国学生赴法留学。近15年来,中国学生宿舍的数量翻了3倍,人员往来的频繁使得对住房的需求增加。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