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寂口述历史
发布时间:2015-10-15 19:51
沈 寂 口述 葛昆元 撰稿
44.引起轰动
一天,蔡贲副局长打电话给我说:“于伶讲导演室可以请一些老导演、老编剧来谈谈他们的创作计划。还可以写一些古代题材。”并且点了五个人,他们是吴永刚、孙瑜、杨小仲、赵清阁、黎锦晖。我分头把他们找来,传达了于伶的意见,然后说,请你们老将出马,导戏也好,写剧本也好,可以各找题材,自编自导。孙瑜第一个发言,他提出拍《鲁班》。吴永刚选中《三言两拍》中的《秋翁遇仙记》,准备改编后拍成电影。杨小仲正在搞《卖油郎独占花魁》,他说,这部片子是很好的,棒打负心汉。赵清阁要改编红楼“二尤”。黎锦晖要改编《花木兰》。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剧本是由市电影局剧本创作室提供的。他们有剧本下来导演就拍戏,没有剧本就没戏拍。没戏拍的时候大家就到导演室来闲聊。这些导演真的想拍戏,便提出可否动些脑筋多拍一些戏?当时,正好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徐昌霖导演是夏衍的外甥、国泰公司的才子,他提出:“我们是否可搞话剧。”
我支持,石挥也起劲。拍《宋景诗》时石挥当配角,陶金也是配角,不过瘾。于是,一个石挥、一个徐昌霖、一个徐苏灵,还有陶金和我,一共五个人商量搞什么戏。徐昌霖出了个点子,写开炮仗店的故事。故事是说,公私合营了,店里的封建迷信的东西不能卖了。开店的舅舅不愿改造,怕没生意做了,外甥认为一定要改造,引起矛盾冲突,闹出不少笑话。这是喜剧,三幕剧。第一幕石挥写,第二幕徐昌霖写,第三幕我和徐苏灵写,两天就写出来了。石挥读了第一幕戏,大家都觉得蛮好。第二幕也通过了。第三幕是高潮,徐苏灵写的,无高潮,没通过。徐昌霖要我改一改。石挥说:“你就在里面房间里改。我们在外面等。”徐昌霖对石挥说:“沈寂在香港写剧本不仅好,而且快。”我说这差不多是重新写了,于是我从下午4点左右开始写的,写了几张后,石挥进来拿出去,大家修改。然后再进来拿,再修改,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画上句号时,已是下午6点半,整整两个多小时。我一下子瘫软在椅子上。我写《中秋月》可是整整写了四天四夜呀!
这部话剧叫《双喜临门》。《新闻报》有一位姓马的编辑来向徐昌霖要反映社会主义改造后的新剧本,徐昌霖就将《双喜临门》给了他。第二天《新闻报》就开始刊登《双喜临门》,连登三天。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还出了单行本,引起轰动。
《双喜临门》发表不久,滑稽名家姚慕双、周柏春来找我们,请我们五个人去锦江饭店商量排戏的事情。姚慕双说《双喜临门》是一部喜剧,是个好剧本,我们想改编成滑稽戏,还想请石挥来导演。石挥同意做滑稽戏的导演后,姚慕双、周柏春高兴得笑了。滑稽戏排好后,在九星大戏院演出。巧逢春节期间,观众如云,场场爆满,连白杨等名演员都来观看。紧接着,评弹团也来联系改编《双喜临门》。由著名演员侯莉君等在红星剧院上演。我也去看过,效果相当好。
过了一些日子,谢晋发起到苏州去白相。参加者有谢晋、徐昌霖、蒋君超、陶金、陈鲤庭、吴永刚,还有我等十来个人。在苏州一天玩下来,第二天又到常熟游玩。在回上海的途中,谢晋说:“我们早上乘船到常熟,其实绍兴也有船,叫乌篷船。绍兴又是越剧的发源地。我喜欢看越剧。”我接口说:“我也喜欢看越剧。”陶金乘机说了一句:“你们二人可以写一部反映越剧的电影剧本,叫《舞台姐妹》怎么样?”大家听了一致叫好。
当时,我们这些人有干劲,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一面建议请越剧团的编剧徐进一起参加,一边自己就到振奋越剧团找资料,拜访赵瑞花、王杏花、屠杏花等老演员。当时,越剧主要以袁雪芬为代表。解放前,这些越剧老演员的生活是很苦的。她们给地主唱堂会,地主看中了她们,不从,就赶出去,像乞丐一样住在桥洞下。据此,我写了个大纲。我的《舞台姐妹》大纲就是根据这些老演员的身世写的。其间,我和徐进还专程到绍兴,我们到东湖乘风凉,请老艺人吃饭聊天,收集了很多材料。回来写好提纲交给谢晋。谢晋看了说:“蛮好的。但现在不合适,上不去,要等一下。”我说好的。我在提纲中没写袁雪芬,但徐进要将她写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