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05:55:34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书画频道 > 访谈

“俺只想传承好老祖宗的事”--记北京市昌平政协委员刘建鹏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1-07 14:52    点击量:512    

    “俺只想传承好老祖宗的事”

    --记北京市昌平政协委员刘建鹏

    徐浩钦

  在河南周口项城市孙店镇古汝河边,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庄,这里就是御笔坊毛笔的发源地—汝阳刘村。1991年11月,刘建鹏就出生在这里。当时全村的人以制笔为生,家家户户制笔,出现了不少制笔世家、制笔工匠,衍生出享誉全国乃至全省的知名品牌“汝阳刘”“御笔坊”。汝阳刘毛笔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普及,素有“北有汝阳刘、南有湖笔”之美誉。

  御笔坊毛笔制作工艺始于东汉初年。刘邦七世孙刘钦任南顿(今河南项城市)县令,刘钦故后,其子刘縯继任南顿令。刘縯义子刘彦则将皇宫制笔技艺带至民间。刘秀光复汉室任光武帝后,其侄刘彦被封为“御笔王”,刘彦即成为御笔坊第一代制笔先祖。

  来自汉室皇宫的制笔技艺便开始在汝阳刘村代代延续。历史上曹操、王羲之、周兴嗣、杜甫、苏轼、张居正等都曾用御笔坊毛笔书写名篇,流传千古。张伯驹、启功等也都使用过御笔坊毛笔题字作画,并留下了精彩的历史瞬间,汝阳刘村因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妙笔之乡”。

  图为御笔坊珍藏的巨制毛笔,全长326厘米,重60公斤,被誉为“中华第一笔”,目前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图为御笔坊的荣耀之墙

  图为北京的御笔坊文化园。

  幼年的耳濡目染使刘建鹏对制笔工艺有着特殊的情感。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使命而奋斗,而把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的事业做好,成为刘建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御笔坊毛笔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当代。二千多年来,刘氏家族代代薪火相传,用辛劳和智慧传承着中华民族这一古老技艺,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上等佳品。为了把制笔技艺学习好,夯实基础。大学毕业后,刘建鹏就到制笔厂当了三年学徒。他废寝忘食,刻苦研习,不耻下问。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三年制笔工艺的学习,加上平时的“偷师学艺”,很快他就学会并掌握了手工制作毛笔的128道工序。

  图为御笔坊第六十七代传人刘建鹏正在制作毛笔。

  图为刘建鹏在向御笔坊第六十六代传人、父亲刘好奎学习制笔工艺。

  握着刘建鹏的手,会感觉到“扎手”,这不像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手掌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裂口,这些都是他在制笔过程中被伤到的。

  梳理是制作毛笔的关键一步,就是用锋利的牛骨做成的梳子,对选出的毛料进行梳理,务使每根毫毛“尖是尖、根是根”,把凌乱的毛料梳理得根根分明,如同严整划一的三军仪仗队。在梳理毛料时,必须坐姿良好,手眼配合,神气贯通,一手按毛钳,一手持梳理毛,稍不留神,骨梳就会刺进皮肉,手就被划破,盆里的水都被血染红了。好在牛骨本身自带血性,有镇痛消肿的作用,伤口不会发炎感染。

  远离世俗的喧嚣,九零后年轻人刘建鹏,耐住寂寞、笃行不怠、坚守匠心、用心做好每一支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钢笔和圆珠笔的普及以及电脑的兴起,毛笔市场逐渐萎缩,很多制笔厂都关了门。那些年,刘建鹏看着父辈们成天背着装满毛笔的麻袋,外出开拓市场,经常是一连十几天卖不出一支毛笔,还要忍饥挨饿,吃完上顿没下顿。当时,他们一边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为生,一边坚持着家族的制笔作坊。

  如今,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学习好书法,写好中国字,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后,刘建鹏感觉到“制笔事业的春天来临了”,他和父辈们的坚持,也得到了回报。御笔坊先后获得了“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特别是近日被誉为“全球最大图书”的鸿篇巨著—文澄阁《四库全书丛编》选定为“四库全书抄写指定用笔”。御笔坊毛笔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选为国礼产品,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2019年还被举世瞩目的中国世园会中国馆邀请驻园至今。

  御笔坊现有120多个规格品种毛笔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美国、法国、日本、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御笔坊制作的毛笔,已经不仅仅是书画创作工具,而且成为艺术品和收藏品。

  图为御笔坊第六十六代传人刘好奎向《四库全书丛编》总编纂何香久,捐赠御笔坊手工精制毛笔。

  笔墨独秀挥四海,文房运筹动五洲。“御笔坊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播撒华夏文明为己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用勤劳和智慧制作出更多精美的毛笔,回馈社会。振兴中华笔业,发展文化产业,俺只想用心把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制笔事业做好,为谱写中华民族毛笔文化新的灿烂篇章”。御笔坊第六十七代传人刘建鹏表示。

  2016年,刘建鹏从河南老家携御笔坊入驻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目前已发展成为占地三千多平方米,集中展现中国毛笔文化的厚重历史,使人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到御笔坊2000多年历史,以及深厚文化积淀的毛笔产品和记录御笔坊发展演变历程的文化园区,成为小汤山镇这个蜚声中外的“中国温泉之乡”又增添了一张响当当文化名片!

  图为刘建鹏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解御笔坊的文化传承。

  目前,御笔坊已在北京、陕西、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市开设分店,公司也正在筹备组建集团。传播文化的同时,刘建鹏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多年来.他积极组织各地书画大家,与政府联合举办“名胜、名家、名笔﹣川蜀画家中原行”;去汶川地震灾区慰问并免去灾区货款16万元;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中华第一笔”,向北京市残联、顺义区残疾人学校等捐赠五十余万的书画毛笔用品,并正在筹备为鸿篇巨著《四库全书丛编》捐赠价值二百多万抄写专用笔;每年他都会组织邀请一些书法家,为公司驻地的村镇社区,书写四五百幅对联,赠送给乡亲们;新年伊始,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了感谢疫情期间,为防疫工作付出辛勤汗水的公交志愿者们,他还特别组织书法家,义务为公司驻地北京市昌平区全区志愿者送上六千幅“福”字等吉祥平安祝福的春联。他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毛笔爱好者以及人民大众的关爱,为了回馈社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他和昌平区残联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技术扶贫,为河北尚义、内蒙古太仆寺旗开展毛笔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群众四百多人。通过实地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部分非遗毛笔制作技艺,提升残疾人发展产业的能力,实现残疾人产业脱贫。昌平区距离张家口市尚义县280多公里,因路程较远,刘建朋不能时常前往当地指导,所以他就采取了不定时用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与当地技术指导员保持沟通。下一步他准备在该村在发展一个加工点。目前尚义县有五十多名残疾人参加毛笔制,每人年收入不低于四千元。在帮扶个体脱贫户的同时,刘建朋也积极推进毛笔文化融入当地的产业发展,变“输血”为“自身造血功能”。2019年他又在南壕堑镇十三号村也进行了培训,并且为这个村建起了毛笔博物馆,该村是当地重点打造的旅游特色村,通过毛笔博物馆建设,为乡村旅游增添文化元素,从而带动当地群众拓展创收新渠道。在当年河北省的扶贫产业现场观摩会上,这个项目得到了省委副书记赵一德的好评。

  刘建鹏还计划收购当地的羊毛、马毛、牛耳毛作为制笔原材料,助力扶贫工作。正在筹备开设爱心柜台、网上爱心窗口,推广销售当地群众参与制作的毛笔等技术扶贫产品,更好地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2019年,刘建鹏又在河北省怀来县五福养老院残疾人创业基地开办了毛笔技术培训班。目前,五福养老院有23名残疾人参与加工毛笔制作,每天加工5000支毛笔,价值7.5万元。他们还成立一个残疾人销售小组,制作了“奉献爱心推广文化助残创业”的标语,让残疾人自己去销售。他们结合当地教育部门购买,供应学生学习书法使用,解决了残疾人脱贫难题,也解决了学生用笔的缺口。御笔坊从2019年开展实践活动,平均每天接待学生500人,在河南、山东、北京开展非遗文化进学校活动,举办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带动了200多万中小学生参与书法活动。

  “看到小朋友们手里拿到毛笔那一刻高兴的笑容,我也笑了,看到残疾人学会制作毛笔技艺,在我们回收毛笔,他们感谢我们哭的时候,我也哭了!”谈起往事朴实善良的刘建鹏,虽然不善言谈,却是个性情中人。

  他的义举得到了社会和脱贫百姓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其中一位学员更是感激对刘建鹏说,这样的技术扶贫不仅让他们掌握了一门技术,能够自力更生,还因此爱上了毛笔,喜欢上了书法,更提高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2016年荣获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农民工专项全国总决赛企业组三等奖(人力社会和保障部主办);2018年获得了毛笔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同年御笔坊荣获“昌平区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2019年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单位评为年度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做出的贡献“特授予北京市扶贫协作奖”。2020年获得昌平区选拔赛创业扶贫专项组“突出贡献奖”。同年获得发明专利“一种学生毛笔用的梳毛机”;2021年,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交流活动中,被评为“创新发展类劳务品牌”、在第四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上,被评为“乡村振兴优秀奖”。同年,他光荣的当选为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委员。此外,他还积极支持公共文化建设,2016年以来,代表御笔坊为央视书画频道春晚、书画进万家等活动无偿提供价值90万元的毛笔。连续三届赞助昌平区中小学生“御笔坊杯”书法大赛,无偿提供价值60余万元的毛笔。刘建鹏积极探索各种可以传播毛笔文化的途径和方式,组织专业人士编写了近三万字的《中国毛笔》,与北京城市学院联合摸索书法传播模式,开办书法学习班,要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毛笔文化、弘扬古老书写传统的平台.他还要让孩子们“不止于写一手好字,更在于修身养性、立德、立人、立事”的同时,积极传播毛笔文化.推动书法教育。

  图为刘建鹏正在义务为河北省的百姓和残疾人培训

  图为书法教师侯润玉在为环卫工人书写“福”等吉祥祝福春联。

  “通过3年努力,御笔坊将和小汤山镇大柳树村合作,建设成一个年产值达到五千万元,解决二百人就业,集毛笔生产、销售、游览为一体的毛笔文化村,实现一村一品。”谈起未来规划,刘建鹏兴高采烈地说。作为御笔坊毛笔的第67代传人之一,刘建鹏坚持传承、创新、弘扬、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执著坚守着自己的毛笔梦,从未放弃,且守正创新。刘建鹏心中的理想是传承毛笔文化,让毛笔文化在创新中大放异彩,促进一个地方文化乃至经济的发展,把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事情,做好、做大、做强,希望他的理想能够早日变成实现,愿见凤凰涅槃!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