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五大趋势 《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18)》发布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07 14:13 点击量:336 大
中
小
近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专家会议在京召开,文化贸易蓝皮书《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等成果在会上发布。
《报告》以2017年中国国际文化贸易理论和实践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开篇为2017年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总体研究,概述了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发展状况,从宏观上分析重点文化行业的优势与弱项,并就未来发展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建议;随后通过行业篇、专题篇、国际借鉴篇和实践创新篇4个部分,对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深度研判。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体量不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与文化服务贸易相比,文化产品贸易在对外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更高,对贸易规模的扩大贡献更大。2017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结构优化态势加快向好。
《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有五大趋势: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将在应对贸易保护和摩擦中成长壮大。从长远发展趋势看,服务贸易、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大幅增加,争端发生的概率势必也随之增加。世界各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将加剧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一方面要注意文化的多样性与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权,另一方面要参与国际竞争,谋求文化经济利益。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将在大数据、互联网中加快创新发展。随着相关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外文化贸易与大数据、互联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产生的影响将更加深远。未来,利用大数据的消费主导效应以获取对外文化贸易的价值认可,从而规避因文化差异、产品同质化等因素造成的贸易损失,将是大数据时代对外文化贸易的必然选择。同时,贸易模式将发生变革,对相关的产业链条、价值链条也将发挥重要影响。对外文化贸易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将得到空前拓展,线上、线下贸易将进一步整合和融合。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将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和更大的份额。从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贸易的对比来看,一方面,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服务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服务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而文化服务的4种模式——境外消费、跨境支付、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均有不同程度发展。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文化制造业比较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从而为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保障。同时,对外文化贸易中传统文化行业和新兴文化行业所占比重将发生变化。新兴文化行业将在产业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环境中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相关主体将持续壮大。越来越多相关主体将加入对外文化贸易行列中,包括文化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文化中介机构以及个人等。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文化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将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文化贸易渠道和平台建设中,文化类社会组织、文化中介机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个人而言,也将因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更加顺利地找到用武之地,从而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中成为积极的推动力量。
中国对外文化市场多元化将深入推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对外文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外文化市场进一步拓展。除通常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贸易市场将受到更多关注,其中包括中东、南美、非洲市场的开拓,东南亚市场的深度开发。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自贸协定的落地实施,同样会对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报告》还分析指出中国数字文化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一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数字文化消费以动漫、游戏、音乐、影视、文学、网络直播等数字形式的娱乐消费为主,中国数字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与之类似;二是近些年,在国家培育网络文化大中小市场主体的政策导向下,文化内容生产和贸易的准入门槛大幅下降,中小企业凭借其创意和活跃思维进入文化市场,甚至参与到国际文化贸易交流中来,这对促进文化市场多样性、加速产业链融合、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有着积极意义;三是未来以上海、北京、广州等核心城市为基点,对外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扩大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对外文化贸易产能,实现对外文化贸易的遍地开花;四是从细分领域来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中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差距仍然很大,其中文化产品贸易势头较好,总体表现为贸易顺差,但文化服务贸易总体体量小,且贸易逆差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