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32艘“大船”,上海外高桥造船是这样“启航”的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9 16:31 点击量:407 大
中
小
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 题:为了32艘“大船”,上海外高桥造船是这样“启航”的
新华社记者贾远琨
11.4万吨阿芙拉型成品油船、21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开工,两艘21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试航……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始了全面稳步恢复生产步伐。
自2月10日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9000名船厂员工返岗,偌大的厂区犹如一个“小社会”,在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往来人员、车辆、船舶如何管理?上半年32艘“大船”生产进度如何推进?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多年来市场拼杀中练就的本领用上了。
9000人到岗,“得益于早预判、早行动”
“没想到疫情来得这么快,我1月23日就赶到公司上班了,很多工作必须早做安排。”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安环保卫部部长李逵语速特别快,恨不得把厂区防控的要求一股脑倒出来。“急啊!上万名员工的大船厂,要防止疫情扩散,又要保证生产进度,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和李逵一样,早早上班的还有各部门的负责人。1月24日,也就是除夕这一天,上海外高桥造船成立了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工作组,工作组下设人员管控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应急处置组、教育宣传组、对外联络组,负责全面排摸、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李逵就是应急处置组的组长。
造船厂大多数员工是外来务工人员,尽管2月10日复工,但公司要求管理人员从1月27日起尽快返回上海,并按疫情管理规定到岗。“很多工作不是一句‘加强防护、严格落实’就能解决,工作要足够细,措施足够实才行。”李逵说。
很快,从餐饮、职工宿舍防疫管理,到复工后疫情应急管理等,就形成了细致的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返岗必读12条”。在夯实防控基础的同时,企业着手加强生产力量的补充,对内实施补贴方案鼓励职工尽快返岗,对外加强社会招聘。
正是因为早预判、早行动,2月10日正式复工时,一些提前返回上海的员工已经过了14天隔离期,陆续安全到岗。
目前,“企业复工率达到60%,现场工作人员近9000人,这给企业复工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刚说。
把好“入口关”,解客户之忧,“对两头都要负责”
记者看到,厂区还没有恢复往日那钢花四溅、热火朝天的景象,但员工有序到岗、就餐,尽量分散行动,忙碌中多了些沉稳。
“公司的防控措施很严格,也很细致,这让我们很安心,只要大家按照要求执行就可以了。”春节回老家山东临沂的张颖,1月末返回上海,经过隔离后已回到工作岗位。
数千名员工集中的厂区首先需要把好“入口关”。记者看到,厂区各入口处都拉起了围栏,所有人员、车辆进入厂区都需体温检测。仅有“入口关”的检测还不够,进入工作岗位后仍然需要检测体温,员工在不同的办公区域流动需再次测温,尤其对居住在集体宿舍的员工更是加强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厂区扩散的风险。随着员工到岗率不断提高,李逵说:“厂区的防控工作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产品能否如期交付?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如何让国外客户放心?
荷兰SBM公司与上海外高桥造船签订了新型FPSO合同,疫情发生后,外商担心生产进度。“我们每天向客户报告疫情防控和生产进度情况,并请他们提意见。要让客户看到我们是在认真工作,并对客户负责的。”李逵说,国际市场竞争很激烈,目前的疫情正是检验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的时候,尽管短期内影响生产进度,但从长远看,对客户负责的企业更能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市场风浪中经受磨炼,“提升了我们应急处置能力”
“对一家大型造船企业而言,经受国际市场风浪是常态。金融危机、油价暴跌、贸易争端……有太多的不可控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挑战。”陈刚说,“企业正是在搏击风浪中经受磨炼,才形成了居安思危的意识,提升了我们应急处置能力。”
今年上半年,上海外高桥造船计划开工、交付生产时点比较集中,生产任务很紧。“我们通过‘视频会’‘云办公’等形式,对生产任务进行预判、策划,逐一分析排查疫情对生产计划的影响,逐一落实生产难点,以优势资源保证关键项目。”陈刚说。
造船产业链长,一环扣一环。为了保障复工后生产顺利进行,上海外高桥造船对“链条”上的企业物资生产到货及调试风险,进行了重点评估,并积极协调钢材、舾装件、油漆、焊材等大宗原材料供应商,复工及物流运输安排,保障疫情期间的各项物资到货。
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新发国际码头等共同努力下,2月11日,码头顺利复工,供货商沙钢、南钢的1万多吨钢板成功装运,确保了企业在建船分段的按时开工。
上海外高桥造船同时对各服务商的返乡地点与返岗计划进行每日的滚动跟踪,还调动重点地区以外的服务商为船厂提供服务,并制定备选预案。2月10日开工首日,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区有50余位服务商到厂,确保了试航计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