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07:28:23

“张杂谷”:向荒地要产量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0 23:05    点击量:3455    

   编者按

    在长达7000年的栽种史中,谷子被奉为五谷之首;在“小米加步枪”的家国史里,谷子与血脉兴亡紧密相连。

    如今,远不止这些。由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牵头培育而成的具有高产、节水、耐瘠、耐旱等诸多特性的“张杂谷”系列品种,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就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连续多年提出有关发展“张杂谷”的建议,目的就是让“张杂谷”“热”起来。

高产、节水、耐瘠——

听赵治海说“张杂谷”

    本报记者 缪翼

    河北、山西、内蒙古……哪里有谷子,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就会出现在哪里。

    时下,正是谷子收获的季节,赵治海又上路了。他告诉记者,这一趟要去辽宁省朝阳市的实验基地,在那里,他和其他相关研究人员共同选育的抗锈病苗头品种熟了。“锈病是谷子生产中重要的流行性、毁灭性病害,病重地块经常绝收。”赵治海肩上的担子很重,“防治该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利用抗锈品种。”

    谷子的品种选育可谓是一个十分难啃的“硬骨头”,赵治海为什么一啃就是30多年?并将“张杂谷”推广到了全国14个省(区、市),累计推广了1410万亩。“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愿意尝试,但前提是,这件事情必须是非常有意义的。”

    赵治海所说的意义则在于:生态效益和国家粮食安全。

    耐旱品种——

    增产却不消耗地下水

    张杂谷节水,按推广2亿亩计算,较其他旱地作物每年至少可节水200亿立方米,生态效益显著

    华北、西北是目前我国缺水十分严重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如何在农作物产量不减与节水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眼下亟需攻克的难题。

    “‘张杂谷’系列品种,不用灌溉也能增产,同时几乎不消耗地下水。”这一点让赵治海十分得意,现在他们选育出的“张杂谷”耐旱性都非常好,“‘张杂谷’是一种给点水分就‘灿烂’的作物。”

    赵治海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试验数据:在甘肃敦煌年降水39毫米、年蒸发量3200毫米地区,播前只浇80立方米水,此后可一生不灌溉,配合地膜覆盖技术,“张杂谷”能达到亩产400公斤;在宁夏黄河灌区,种植“张杂谷”不用灌溉,亩产可达500公斤;在新疆和河北省黄骅市只要能种植棉花和葵花的盐碱地上,试种“张杂谷”亩产可达400公斤~500公斤。

    在接受采访的前几天,赵治海刚刚从山西省神池县测产回来。“神池县向来旱,但没想到今年实在是太旱了,当地的玉米基本绝收。”赵治海大呼惋惜,往年的5月~8月生育期,还能有个180毫米的降水量,而今年更是少得可怜,才80毫米。

    “即便在干旱年份,谷子仍可获得正常年景约70%的产量。而‘张杂谷’的适应能力还在不断增强。”赵治海庆幸的是,谷子受到的影响不算大,表现还算乐观,有地膜的依然能达到每亩600公斤,没有地膜的也能达到二三百公斤。

    耐盐碱品种——

    荒地种植变相增产

    张杂谷高产,按推广2亿亩计算,可以为国家增产粮食400亿公斤,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据赵治海介绍,张家口市农科院培育的“张杂谷”,根系发达,茎秆坚韧,叶片宽大,穗大粒满,具有高产优质、抗旱节水、抗病抗倒、抗逆广适的特性。在年降雨400毫米地区一般亩产400公斤~600公斤,是常规谷子的2倍。“张杂谷5号”更是以亩产810公斤,创造了世界纪录。

    然而,产量高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提高,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育种难度也将成倍增加。“在试验中我们发现,‘张杂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由此决定向盐碱地等荒地要产量。”赵治海对此很得意,“这就相当于变相增产了。”

    赵治海向记者透露,他们目前已经选育出一个专门的耐盐碱耐旱苗头品种——DH3。“以后只要能种棉花、葵花的地,就能种‘张杂谷’。”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大丰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张传松反映,今年收了小麦后,有的地块种玉米,有的地块试种DH3,结果玉米几乎不出苗,而谷子长势非常不错。“万万没想到,不但苗势不错,而且只在播种时采取膜下滴灌的方式滴了20立方米水,中间一水不浇,产量竟然达到了200公斤以上。”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