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秋色美如画
- 2 舆情分析:流量不清零后"跑得快"为什么...
- 3 三万六千天的生活
- 4 李登海:从普通农民到"时代楷模"
- 5 姜堰:整体推进关键突破
- 6 燕山深处秋意浓
- 7 胡杨醉金秋
- 8 秋菊靓古城
- 9 yy-棉杆切碎收集机
空气质量好转提升中国信誉 外媒:抗霾仍是持久战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14 19:24 点击量:513 大
中
小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 律师吴从思(音)患有哮喘,因此无论是在办公室、家里还是车里,他都开着空气净化器以对抗北京严重的雾霾。以往他一般都待在室内,除非天空很蓝。不过今年,他可以经常走15分钟的路去上班了。
据美联社11月12日报道,这源于国外还没有太注意到的好消息:北京及中国其他地方的空气质量今年都有好转。中国当局提到了这一改善,而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也证实了这点。
“不仅仅是北京或者某个地区,”绿色和平组织的劳里·米利维尔塔说:“整个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都确实出现了广泛的(颗粒物和污染水平)降低。”米利维尔塔说,美国卫星过去15年来的细颗粒物水平监测数据也证实了官方有关空气改善的说法。
“在整个时间段里,从2014年到2015年的下降幅度是最大的——而且数据还有很大的余地,”他说。
报道称,这一成功在巴黎气候大会召开之前大大提升了中国的信誉,各国将在大会上讨论达成一项旨在缓解气候变暖的全球协议。许多人都希望作为世界头号碳排放国的中国能在磋商中发挥领导作用,尤其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做个榜样。
但要走的路还很长。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2日以《又霾了》为题报道称,东北被“霾伏”不仅引起中国媒体关注,也成为各国媒体的焦点新闻。持续不散的雾霾让人心惊,但更吓人的是,沈阳当局就此发布一级预警后,各项应对措施竟然没有按规定启动。
报道称,许多地方官员对环境的不治理乃至不作为的背后,是对环境问题的持续不重视。归根究底,抗霾是场持久战,不少地方官员显然清楚,当下再多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取得立竿见影之效,因此环保的动力自然削弱。
中国政府高层已经意识到这个根本问题,要求将环保工作的表现纳入官员的考核系统中。一些省份已开始落实,河南省最近更是有“当天放火烧秸秆,下午就被拘留”的闪电措施。这样的努力值得肯定。
德国《商报》网站11月11日以《中国有多脏?》为题报道称,中国正在规划绿色的未来。这是个崇高的计划,政府已朝这一正确方向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北京面临的最大压力测试尚未到来。
报道称,中国已告别了过去的“涡轮增压”式增长。中国称新模式是“新常态”,并宣布今后五年的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重要的问题是,如果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6.5%这一关口,北京将如何反应。这不仅涉及经济刺激计划,也涉及生态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多重要的问题。如果严格的环保法规意味着损失很多工作岗位,中央政府还会坚持它们吗?
报道称,在中国,这个问题已经被争论了一段时间。已经有一些经济战略家想弱化环保法规,以减轻中国在“涡轮增压”式增长后的适应阶段所面临的压力。
报道称,中国有机会兑现自己的绿色未来承诺。中国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也有可能成为令巴黎气候大会出现突破的推动力。真心希望,如果这些目标在中国陷入经济困境时也能得以坚持,那将符合北京的利益,也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