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秋色美如画
- 2 舆情分析:流量不清零后"跑得快"为什么...
- 3 三万六千天的生活
- 4 李登海:从普通农民到"时代楷模"
- 5 姜堰:整体推进关键突破
- 6 燕山深处秋意浓
- 7 胡杨醉金秋
- 8 秋菊靓古城
- 9 yy-棉杆切碎收集机
大棚“前脸”环境差早点改善早受益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14 18:28 点击量:1194 大
中
小
@菜农甲:一到低温季节,大棚“前脸”就成了病害重灾区,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由此向棚内蔓延。我种植的西红柿,前几天发现大棚“前脸”处,少数果实腐烂有臭味,由于数量少,就顺手摘掉扔到棚外去了,还没来得及用药,谁知阴雨天后,烂果的数量随即多了起来。
@菜农乙:我的大棚下挖1.5米,到了冬季,“前脸”处见光少、湿度大、温度低,这样的环境,不适宜蔬菜生长,反而利于病害的发生。每年早春茬蔬莱定植后,“前脸”处的蔬莱长势瘦弱,留果能力差,对大棚整体收益影响较大。
@菜农丙:冬季大棚“前脸”处温度低,蔬菜长势弱,整体抗性差。若在留果时,不考虑植株长势,和健壮植株一样留果,就会使得植株负担更重,感染病害的几率更大一些。
正如菜农朋友所说,冬季大棚“前脸”处温度低,湿度大,除了环境因素之外,也有菜农自身的不当操作,如棚膜流滴性差,盲目增加种植密度,植株紧靠“前脸”处等等,都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那么,如何改善前脸处环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降低种植密度
相对于拱棚来讲,大棚有效种植面积小,所以,菜农在种植时,总会将边边角角的地方利用起来,如后墙、“前脸”等地方,也会种植上蔬菜,尤其是“前脸”处,植株不仅紧靠前脸墙体,而且还在操作行内也进行了定植,增加了种植密度。
增加“前脸”蔬菜种植密度,对于非下挖或者下挖深度在0.5米以内的,影响较小,但对于下挖深度深的,蔬菜受光时间短,植株间郁闭。建议菜农应根据棚室条件,适当调整种植密度,确保植株间透气性好,均匀受光。
降低湿度
由于棚膜具有流滴性,若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大棚“前脸”处成为棚膜水的聚集处,就会导致此处植株长时间处于高湿环境中,诱发各种病害。建议菜农通过使用薄膜、无纺布等覆盖“前脸”墙体,或者直接用水泥板进行固定,同时,设置引流装置,将棚膜水流引至棚室一端。
提高温度
“前脸”处温度变化明显,温度低于棚内其他地方,尤其是寒潮来临时,“前脸”处温度会更低,常使蔬菜受到冻害。建议菜农应采取额外措施,如内部悬挂薄膜,白天放下,夜间挂起;同时,大棚“前脸”外侧,下放保温被后,再覆盖一层无纺布或者旧草苫,都会起到保温作用。(刘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