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秋色美如画
- 2 舆情分析:流量不清零后"跑得快"为什么...
- 3 三万六千天的生活
- 4 李登海:从普通农民到"时代楷模"
- 5 姜堰:整体推进关键突破
- 6 燕山深处秋意浓
- 7 胡杨醉金秋
- 8 秋菊靓古城
- 9 yy-棉杆切碎收集机
南繁基地集五大功能于一体 育种摇篮增添新活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16 11:23 点击量:764 大
中
小
在海南省三亚市,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面积小,但作用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的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超过70%出自这里。它的名字叫南繁基地,这里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是服务全国的重要基地。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南繁基地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在三亚、陵水、乐东等市县,从几万亩发展到20多万亩,在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被誉为“中国优良种子的摇篮”。
对于我国种业发展,南繁基地是不可替代的稀缺性资源,民族种业做优做强、在全球范围提升竞争力,离不开这里。位于北纬18度线以南的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其热带气候能实现加代繁殖,让育种周期缩短一半,是我国最适宜用作冬季南繁的土地,被科研人员誉为“育种天堂”。
曾经,一杆秤、一把尺,就是艰苦奋斗的老育种专家在南繁搞科研的全部设备。进入新时代,这里的工作正在发生转变,南繁主体多样化、育种方式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南繁南繁,又难又烦”曾一度流传开来,南繁的困境也逐渐清晰:城市建设用地与南繁用地矛盾怎样调和?地方经济与南繁战略如何同步发展?海南“土著”与南繁“候鸟”如何和谐共处?缺乏统一的规划,科研用地不稳定,生活保障跟不上……
2015年10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及海南省政府印发《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南繁规划》),明确划定26.8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其中5.3万亩为核心区,保护区是“红线中的红线”,要坚决防止非农化,南繁基地建设全面上升为国家工程。
为攻克《南繁规划》推进中的重点、难点,2017年12月份,在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会上,《南繁规划》落实攻坚战正式打响,为规划落实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许云提出,要从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加强督导考核和强化组织保障3个方面发力,“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样”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
60年来,南繁基地服务民族种业发展,为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南繁规划》出台后,海南省勇担重任,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配套新基地建设用地,强化生物安全监管。
对于未来南繁基地发展,海南省省长沈晓明提出做好热带农业发展的“加减乘法”,其中的“乘法”就是要通过南繁优势带来新的活力。
新的活力正在显现。近3年,随着《南繁规划》落地实施,海南人也开始“沾光”了。上海农科院科研团队培育的节水抗旱稻在陵水试种成功;天津德瑞特的黄瓜品种在海南广受菜农青睐;广西农科院的双季葡萄推广成功……南繁成果相继落地,海南人也享受到了南繁“红利”。
“红利”不仅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为了让《南繁规划》既推动科研育种,又惠及海南地方,农业主管部门支持探索核心区建设与南繁小镇建设、休闲观光旅游区建设等相结合;湖南和海南签署农业合作备忘录,在南繁基地建设、槟榔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合作;上海市农委和海南省陵水县政府签订农业合作协议,支持陵水农业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