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秋色美如画
- 2 舆情分析:流量不清零后"跑得快"为什么...
- 3 三万六千天的生活
- 4 李登海:从普通农民到"时代楷模"
- 5 姜堰:整体推进关键突破
- 6 燕山深处秋意浓
- 7 胡杨醉金秋
- 8 秋菊靓古城
- 9 yy-棉杆切碎收集机
把肉牛业发展成三产融合的标志性产业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1 11:23 点击量:331 大
中
小
河南是畜牧业大省,也是全国肉牛生产大省,肉牛饲养量、牛肉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正把它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着力推进,努力使之成为河南省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河南肉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近年来,河南肉牛产业地位不断巩固,发展态势日趋向好。
一是养殖积极性明显提高。近年来,在国家扶持肉牛政策的有力推动、肉牛市场刚性需求的强力拉动、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的示范带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河南省肉牛养殖、特别是母牛养殖效益有所增加。肉牛养殖场户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为肉牛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肉牛加工企业竞相发展,恒都公司、科尔沁公司、皓月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看好河南,纷纷抢滩入驻;焦作伊赛、新乡世魁等本土企业也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牛肉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全省年屠宰5万头以上的肉牛加工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达90万头,初步形成了南阳科尔沁、驻马店恒都、焦作伊赛等10个肉牛产业化集群,有力推动了肉牛产业链式发展、生态发展、安全发展。产业化集群的加快建设,为促进全省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巨大动力。
三是科技支撑明显增强。河南省不仅拥有南阳牛、郏县红牛、夏南牛3个全国知名优良品种,而且拥有河南鼎元、洛阳洛瑞等4个国家级种公牛站,同时还建立了南阳牛、郏县红牛2个国家级资源保种场,全年可生产种牛冻精800万支,制种供种能力日益增强。依托国家和省级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平台,河南省加快推进了皮南牛和德南牛新品种培育、生物技术应用和优质高档牛肉开发的步伐。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为肉牛产业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国际合作明显加快。河南的肉牛企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在国外布局养殖加工基地。南阳科尔沁公司在南非并购莱索托肉牛公司,计划建立肉牛养殖基地和牛肉加工基地。驻马店恒都公司在澳大利亚参股2家肉牛养殖加工企业。河南新澳公司、恒都公司、伊赛公司等看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优质活牛资源,正在加快建设活牛进口基础设施,为活牛早日进口创造条件。国际合作的明显加快,为全省肉牛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环境。
河南肉牛产业发展机遇难得
总体来看,当前河南肉牛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是百年不遇、千载难逢。
一是国家扶持政策的机遇。在国家层面上,出台了《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扶持政策,国家已连续两年在河南省实施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每年扶持资金1.4亿元,是全国扶持资金最多的省份。河南省也结合实际,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把肉牛产业作为全省稳增长保态势的重大专项来谋划和推进;各市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也都加大了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
二是国际贸易融合的机遇。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将成为澳洲、南美等牛肉生产大国的重要销售市场,这为河南省肉牛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河南省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郑州、漯河两个查验区正式获批,即将投入运营;进口澳大利亚屠宰用牛指定口岸已获批筹建,正在紧张建设中,也为河南省企业进口牛肉产品和活牛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是市场刚性需求的机遇。河南省人口基数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加上东部发达地区逐步退出畜牧业养殖、国家对走私牛肉打击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牛肉供应缺口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年人均牛肉消费量约为5公斤,低于世界人均牛肉消费8公斤的水平,未来5年仍将以2%速度增长。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牛肉生产的速度赶不上牛肉消费的速度,牛肉生产满足不了牛肉的消费需求,肉牛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河南肉牛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河南省肉牛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把肉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肉牛产业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健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将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探索适合中原农区肉牛业发展的新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促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河南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和良好的肉牛产业发展基础,做实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推进肉牛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河南肉牛产业新优势,努力把肉牛产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性产业;利用国家与澳洲自由贸易协定的重大机遇,加快引进活牛资源,推进牛肉产品精深加工,抢占牛肉高端市场,努力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优质肉牛生产加工核心产区和物流集散地。为实现全省肉牛产业的发展目标,我们明确了以下推进路径:
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畜禽生产结构,按照“强猪、壮禽、扩牛、增羊”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肉牛等草食畜牧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向“三山一滩”布局生产力。在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等地区,大力发展母畜繁育基地,增加母牛供应数量。在平原农区,发挥秸秆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肉牛育肥场。在黄河滩区,大力发展绿色奶业,积极推广乳肉兼用型品种,向奶牛要肉。
做强龙头企业,加快集群建设。整合项目扶持政策,加快建设十大肉牛产业化集群。对肉牛龙头企业开展知识培训,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创新投资担保机制,着力解决肉牛养殖融资难、规模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优质肉牛货源基地建设。以加工集聚地为核心,集中承接饲料加工、品种改良、屠宰加工、熟制品加工、冷链物流运输、有机肥生产等产业化项目,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强、综合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化集群。
推动农牧结合,促进生态循环。推广科尔沁、恒都等公司经验,积极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优化种植业结构。推广粪污就地消纳利用、异地综合利用、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区域配套循环共生、生态放养自然利用等模式,实现以养定种、种养配套。加快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肉牛养殖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
突出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抓好新品种培育、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肉牛育肥、标准化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提高肉牛生产科技含量,着力解决科技对肉牛产业驱动力不强等问题。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实施肉牛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和自主创新专项,重点支持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逐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合作格局。支持龙头企业在牧区建立繁育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鼓励肉牛龙头企业走出国门,通过兼并、重组、投资等方式在国外布局养殖加工基地,支持活牛及其产品进口,共享国际资源。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研究建立项目对接的长效机制,引进、消化、吸收肉牛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理念、新模式,尽快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培育优质牛肉品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安全。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严格源头防控、监测预警、检疫监管、应急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加快建立全过程的源头控制、追溯召回、“黑名单”、生产预警等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走私牛肉、私屠乱宰及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新型业态。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企业运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让信息技术融入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快建立肉牛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件,能够快速追溯、及时控制、减少危害。支持伊赛、科尔沁等公司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神州牧易、六畜兴网等电商发展,促进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物流的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