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秋色美如画
- 2 舆情分析:流量不清零后"跑得快"为什么...
- 3 三万六千天的生活
- 4 李登海:从普通农民到"时代楷模"
- 5 姜堰:整体推进关键突破
- 6 燕山深处秋意浓
- 7 胡杨醉金秋
- 8 秋菊靓古城
- 9 yy-棉杆切碎收集机
数十人住烂尾楼守株待兔式讨薪 一住十多年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24 12:14 点击量:1166 大
中
小
捡来的沙发,捡来的床。对于住在这里等待讨薪消息的几十人来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天黑,一到晚上玩手机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他们在烂尾楼里一住就是十多年,虽然房子没有装修,还有“天坑”,一点也不安全,但为了讨薪,他们不愿离去。
网友发帖
烂尾楼门口有个“天坑”
昆明市拓东路上有一栋名叫“晶采100”的烂尾楼,白色外墙上的一道道裂纹在说明它确实已有些年头了,一楼几间商铺已关门停业,只有拓东酱油门市和一家陶瓷销售店仍在开门营业。这栋商住楼一共有16层,1层至5层为商业用房。
近日,有业主将这栋烂尾楼发上了网,说进出这栋楼的路口有个“天坑”,很不安全,实在没办法只好在论坛里发帖求助。
记者前往采访发现,这个“天坑”长10米,深四五米,“天坑”周边设置了防护栏,但仍然有安全隐患。
“拓东路59号晶采100综合楼,因施工现场未采取防护安全设施及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责令施工方立即停工。”今年5月24日,太和街道黄家庄社区在这栋楼外张贴了一张公告,证实了网帖反映的情况属实。
记者走访
烂尾楼里住着讨薪人
“天坑”产生的泥土堆放在楼房的墙角,挡住了楼里几十号“住户”的大门,担心大家走在泥堆上会被滑倒,张女士从烂尾楼里找来了砖头,铺设了一条通道。
记者顺着这条通道,穿过昏暗的楼道,沿水泥楼梯而上,走进了张女士和老乡们的临时住家。张女士他们住在3楼,整层楼都没有任何隔断,老乡们群居在这里,各自找个墙角,借助墙壁用木板搭建了临时的家,犹如简易窝棚。柱子间拴着几根绳子,上面挂着一些衣服,厨房暴露在外面。
生活在这里的老乡们没有彩电、没有洗衣机、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破旧的席梦思床垫是捡来的,捡来的皮沙发上有个大洞,小孩都能钻进去。
今年46岁的张女士命运多舛,9年前,前夫在昭通镇雄老家去世后,她拖家带口来到昆明,在工地上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宋师傅。张女士说,宋师傅十多年前曾在这栋烂尾楼里干活,主要负责墙面粉刷工作,干完活后没有拿到工钱。7年前,他们一家来到这里讨要工钱,没有要到,便守株待兔式地在烂尾楼里苦苦等待。平日里丈夫出去打工,她带着大儿子媳妇到街上摆地摊卖洋芋。孩子们渐渐长大了,纷纷离开了她,远赴福建和河南打工,只有老大、老五和老七留在了她身边,一起住在这栋烂尾楼里,如今她已是3个孩子的奶奶了,但“晶采100”商住部分的2层到5层还是毛坯房,一直空闲着。在张女士的记忆里,刚住进来的几年,他们一直都住在2楼。去年,他们才搬到了3楼。虽然整栋楼都安装了电梯,但2到5层不可以使用,这些楼层的电梯入口被封堵了起来。水泥楼梯没有护栏,站在顶楼一眼可以看到楼底。让张女士最为担心的是,大儿子家3个孩子从小生活在这里,如今最小的一个孩子都有5岁了,眼看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调皮的孩子们安全该如何保障。
张女士一家在这里生活并不是时间最长的。张女士称,她现任丈夫的两个弟弟也生活在这里,弟弟们在这里生活最长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其中一个弟弟实在无法坚守,只好到外省打工。但其家人也只得留在这里等待结果。
张女士说,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丈夫同一个村子的老乡。在这栋楼尚未烂尾的时候,这些老乡大多在这里干过活,就她家丈夫和两个弟弟家而言,讨要的工钱在几十万元。十多年来,这里成了讨要工钱老乡们的旅店。来的来去的去,搬走的又来,最多的时候,仅仅在2楼上就住了18家人。有的家庭孩子太小,为了照顾孩子,而不得不暂时离开,搬了出去。有的老乡,白天出去打工,晚上又回到这里。
张女士称,即便是搬走了一些老乡,但现在住在这里的仍然有几十个人。在宋师傅的记忆里,这栋楼十多年前就建设了,停工后,他就一直住在这里,因为老板拖欠他工资,只能住在这里等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看着“皮开肉绽”的沙发,张女士不好意思地让记者坐到床边。这些年来,每次老家的亲戚来看望她,她从不带回“昆明的家”。张女士说,烂尾楼通了水,电是从其他地方接来的。冬天,还燃起蜂窝煤,便于做饭的同时,也让“家”暖和一些。
判决显示
烂尾楼已停工17年
这些讨薪人说,这栋楼房的背景很复杂,到现在他们也不知道究竟该找谁讨要工钱,但不管是谁来接盘,“要不着工钱,我们就不走!”
5楼墙壁上贴着的判决书显示:1998年1月12日,云南一家建筑公司与云南一家屋业公司签订了施工合同,由于不能按期支付工程进度款,致使工程长期停工造成经济损失,于是这家建筑公司将屋业公司告上法庭。1999年9月1日,被迫停止施工,如今已经17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双方解除施工合同,并支付拖欠的数百万元工程款。
此外,在一份告示上,这家建筑公司声称该大楼属于他们建设,他们已向法院申请执行。
宋师傅说,来这里张贴公示和法律文书的人不少,都在主张大楼的归属。记者拨通了这家建筑公司留在公示上的电话号码,但没人接听。记者试图寻找那家屋业公司,了解相关情况,但无法找到。
记者 熊波 实习生 赖梦莹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