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4:53:30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站内新闻

守护白墙黛瓦间的历史文脉 以传统文化涵养中国自信
文章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2-09 15:47    点击量:212    

  一夜的风雪“洗涤”,福建省武夷山天游峰路边的白梅开得更盛,正应了朱熹盛赞的“瑞雪飞琼瑶,梅花静相倚;独占三春魁,深涵太极理。 ”

  300公里外的福州寒意稍减,三坊七巷严复故居门前熙熙攘攘,游客们的热情驱散了寒气。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福建省的南平、三明、福州等地考察。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详细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向游客和市民频频招手致意。

  循着总书记的足迹,“重读”两位相距700多年的名人,我们依然能够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隐屏峰下,曲径通幽,朱熹园掩映在满目的翠绿当中。拾级而上,印着“武夷精舍”四个大字的牌坊出现在眼前。

  坐落于武夷山隐屏峰下的朱熹园。人民网 刘卿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朱熹园考察时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很多人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来到朱熹园,学习朱子文化,了解朱子文化。”朱熹园的讲解员罗爱文介绍说。在过去9个月里,罗爱文一共做了183场讲解,受众超过3600人,虽然忙碌但甘之如饴。

  朱子文化的内涵丰富,罗爱文通常“因材施教”:向研学的学生讲“朱子家训”、讲求知的方法、讲道德的追求,向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讲“以人为本”。

  在朱熹园仁智堂前庭对面的墙上,悬挂着有关朱熹“民本思想”的论述,第一句写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这一句话,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从武夷山到三坊七巷,仿佛推开了历史的另一扇大门。

  一位游客在拍摄郎官巷。人民网 林晓丽摄

  踏着青石板路,从郎官巷的巷口走到严复故居只有一两分钟的步程。

  在过去的九个月里,严复故居成了三坊七巷最“火”的“打卡点”。“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说一定要来看看总书记走过的这条巷子。”讲解员游佳丽笑着说。

  严复故居。人民网 林晓丽摄

  早在担任福州市和福建省领导期间,习近平同志就积极推动严复研究。1993年至2001年,福州先后5次召开严复学术研讨会,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全程关注。他在主编的《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中作序,写道:“时至今日,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54岁的陈丹是福州三坊七巷的一位老街坊,他依稀记得三坊七巷的破败模样:“80年代的南后街是一条灯饰街,然后变成了服装市场。”

  不知从何时起,坊巷中的一间间古宅被修缮重整,三坊七巷又变回了昔日文化繁荣、商业繁盛的模样。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在这片面积40公顷的城市核心地带上,名人故居云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人都曾居住于此。三坊七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被誉为“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

  2021年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坊七巷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小江谨记于心,他介绍说,从2006年起,三坊七巷就开始谋篇布局,以林觉民、冰心故居为古建筑修复试点,按照“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修复模式,不破坏原有格局,呈现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风貌,就这样“从修一座到修一片,再到保护一座城”。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在三坊七巷中举办的文艺汇演。人民网 林晓丽摄

  2021年7月15日晚,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一场沉浸式的演出在三坊七巷上演。当一位身着旗袍的曼妙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现身街坊,一场穿越之旅揭幕。演出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结合闽剧表演、非遗展示等手法,带着观众一路寻找闽都“老时光”。

  在三坊七巷,“推开一扇窗,就是一个故事”。

  “这几年最重要的就是把修好的古宅子、古建筑、古街区进行活化利用,引进中华老字号、非遗传承和地方特色等业态。”叶小江介绍,从2015年开始,三坊七巷先后引进了3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遗,是三坊七巷的一大特点。福州独特而丰富的资源禀赋,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等多元文化,穿梭在三坊七巷的大街小巷,可以寻见每一种文化的踪迹。

  寿山石雕刻家叶秦展示自己创作的“满汉全席”。人民网 林晓丽摄

  “剖之斑璘具五色,他山之石皆卑凡。”三坊七巷“百宴轩”店主、寿山石雕刻家叶秦介绍,寿山石雕起于福州,兴于福州,早已成为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三坊七巷,已经从事了7年讲解员工作的游佳丽除了“练本领”,还要“带新人”。

  “除了专职讲解员团队外,三坊七巷还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志愿者讲解团队,他们大多是这里的‘原住民’,常常自发前来学习,然后无偿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游佳丽介绍,这些老福州人对城市中的遗产非常珍惜,对福州本地文化有着很强的文化自信。

  谈及如何让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罗爱文说:“一方面,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通过艺术作品表现朱子文化核心内涵;另一方面,武夷山茶文化兴盛,朱熹对茶文化也有很多论述,将朱子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也是创新发展的方向。”(视频:魏鹏飞、刘卿)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