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2:58:34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央行发布重磅报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27 11:13    点击量:286    

  人民银行11月26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递出新的政策信号,同时提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政策要求。

  在货币政策的基调方面,报告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国内经济目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各方面优势,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在今年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的背景下,未来应关注如何稳住杠杆的问题,同时由于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有一定时滞,应关注未来银行不良的上升压力。

  为应对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宏观杠杆率、银行不良压力的问题,明明表示,央行报告中提出要科学把握政策的力度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比如不能让市场缺钱,但是也不能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明明表示,报告强调,进一步通过改革方式,健全利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政策的精准滴灌、直达性等等,同时保持尽可能长时间的正常货币政策空间,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不变的同时,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报告提出,重视预期管理,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报告称,物价涨幅总体延续下行走势。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LPR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

  对于关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贷款利率,报告中也有明确表态。报告称,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报告介绍,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顺利完成。

  截至8月末,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进度已达92.4%。其中,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为90%,存量个人房贷转换进度为99%,已转换的存量贷款中,91%转换为参考LPR定价。

  随着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完成,LPR变动可影响到绝大部分贷款,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更加明显。

  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020年9月,三年和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7%和3.8%,分别较上年12月下降5个和26个基点。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随着货币政策正常化逐步推进,市场对流动性环境关注度提升。

  报告称,观察货币政策的松紧,关键还是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只要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就说明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发挥,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适度的。

  报告称,总体而言,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货币乘数与广义货币M2 增长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关联,且我国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仍坚持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型经济体,不需要以央行大规模扩表的方式投放流动性,不宜简单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幅度、货币乘数来衡量货币政策效果。

  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报告表明了保持货币政策自主性的立场。

  报告指出,要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继续坚持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水平,不进行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帮助对冲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冲击,保持货币政策自主性。

  报告同时强调,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