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5:31:48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圆梦村”里圆梦人—记福建武夷山大渚村第一书记王丰伟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01 18:15    点击量:230    

  新华社福州5月1日电 题:“圆梦村”里圆梦人——记福建武夷山大渚村第一书记王丰伟

  新华社记者王成

  4月29日天色擦黑,闽北山村凉风习习、灯光星星点点,乡间小路上飘来浓浓的饭菜香。匆匆吃过晚饭,福建武夷山大渚村第一书记王丰伟快步来到65岁的村民吴邦友家。

  “吴叔,白天省农科院的专家实地察看了,您家的田不适合养稻萍鱼,实在不好意思。”原来,村里前些日子跟吴邦友达成意向,在他家的10亩稻田试养稻萍鱼,这种鱼保守估计亩产可达百斤、每斤30余元,没想到专家来现场一看,计划泡汤了。急性子的王丰伟等不到第二天,连夜找吴邦友当面说明情况。

  自去年5月8日第一次来到大渚村,34岁的王丰伟下派接近一年了,这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生态园林科科长,从热闹的景区来到距离市区48公里的偏僻山村,一周平均有五六天住在村里,村部一间长期空置的办公室成了他的宿舍。

  走进这间略显空荡的房间,一张床和一个柜子是全部家具。“白天忙着村里的大事小情,晚上经常到村民家串门,这里也就是个栖身之所。”王丰伟轻描淡写地说。

  站在村部向外望去,一侧正在建设能容纳1000吨农产品的冷链库,为村里120亩马铃薯提前备仓;另外一侧,大渚村幸福院刚刚建好投入使用,阅览室、娱乐室、小厨房一应俱全,高6米、宽8米的投影幕布,在疫情前已经播放了两场电影。

  “我住的条件简陋了一些,但亲历大渚村的点滴变化,心里面很敞亮。”王丰伟感慨道。

  户籍人口1300多人的大渚村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发展不起像样的产业,村里面貌“灰头土脸”,主路两边旧猪栏、杂棚林立,鸡鸭满地跑……这是大渚村留给王丰伟的第一印象。

  如今,借力被福建省圆梦村干事会确定为首批“圆梦村”试点村的东风,王丰伟正带领村民一起求索“圆梦”之路、乡村振兴之路。

  “圆梦,就是要圆村民追求幸福、过上好日子的梦。”王丰伟说,在圆梦村干事会的引导下,村里确定两个近期目标,一是激发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二是推动“返青复民”,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归。

  王丰伟和村“两委”心里清楚,“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去年以来,大渚村把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发展方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林下中草药三叶青种植,还对接福建沈佳农业科技公司发展有机蔬菜种植,首批试点种植西蓝花、甘蓝、花椰菜60亩、马铃薯120亩,预计亩均产值6000余元。

  春日清晨微风拂面,漫步在大渚村的大路小道,但见远处青山巍巍、浮云朵朵,近看道路两边干净整洁、绿化一新,从高山缓流而下的小溪水质清澈,吸引水鸭三五成群漫游觅食,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跃然眼前。

  走近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就是面积达200亩的大渚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42岁的村民李和林大清早就下地忙活起来,一辆农用车装满了新鲜采摘的菜花。

  “与沈佳公司签订的合约价格是每斤1.5元,我们自己卖到武夷山的超市单价超过3元。”李和林说,他和另外7名村民去年返乡创业,每人投资3万元创办起兴渚家庭农场,“看到大渚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觉我们回来对了!”

  产业发展之外,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更加活跃,合唱团和广场舞队的建立,把大渚村一潭沉静的池水搅活了。“村里支持采购了音响、服装,还邀请音乐老师来上课,去年9月大渚村广场舞队首次参加镇里的文艺汇演,村民思想解放了,敢说敢唱也敢跳了。”王丰伟说。

  “下一步,考虑请农技专家指导村民种植有机蔬菜,提高产量;有几个自然村保留了几十栋旧民房,想把乡村旅游搞起来;刚跟老人协会商量,计划给65岁以上的老人过集体生日……”谈起“圆梦村”的明天,王丰伟眼神透亮,心里的一张工作清单早已填得满满当当。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