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信托总裁田吉申:信托将是中国金融业创新主战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25 15:07 点击量:333 大
中
小
几经起伏的信托业,用突飞猛进的10年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
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之中,民生信托仅用了7年时间,便实现管理规模从390亿元到2023亿元的蜕变,主动管理业务占比也升至八成。
“行业外的人可能会将民生信托的发展归为顺势而起,但其实我们多数时间在逆行,这背后是公司转型、坚守和收获交织在一起的故事。”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民生信托总裁田吉申感慨道。
高瞻:逆势转型是“华山一条路”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以来,信托行业开启了艰难的转型之路,承受着转型带来的“阵痛”。但民生信托相对从容,因为他们的转型早在2016年便已开始。
2013年4月通过重组原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民生信托成为行业中最年轻的入场者。“2016年,民生信托刚刚三岁,没有历史包袱,没有老牌作风,在进行系统性的自我审视和行业研究后,民生信托管理层得出一个结论——走信托业传统老路不能使公司脱颖而出,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才有机会突围,而且这是大势所趋,是信托公司长久发展的方向。”田吉申表示。
在民生信托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多次沟通后,确定了“投资、投行、资管、融资、财富”五大战略转型方向,并迅速按照转型需求调整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完善投研体系,提升主动管理业务占比,必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当年的转型方向与资管新规的要求不谋而合,效果也颇为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民生信托主动管理类项目占比超过80%,在68家信托公司中属于第一梯队。
思危:风险控制要用“显微镜”
“信托公司作为持牌金融机构,由市场环境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和银行非常类似,但信托公司风控压力却比银行要大得多。”和风控打了14年交道的田吉申,有其独到的见解。
在他看来,相比于银行,信托公司风险缓释的空间和手段较少。信托公司的每一笔业务需按规定进行事前报告,事中进行信息披露,因此依靠借新还旧来保持资产端流动性的可能性为零。另外,很多风险的化解和处置需要时间,当风险暴露之后,要对抵押物司法查封、处置和拍卖,这一过程少则半年,长则一年有余,信托公司面对投资人的压力非常大。
“守住风险控制就是守住公司的生命线。”田吉申认为,只有在前端的客户选择、资产选择、风险对冲方式、出现问题后的应对手段等方面,铺设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能为投资者提供“稳稳的幸福”。
据悉,民生信托在房地产业务方面,采用独创的四级监管,即实现章、证、照、网银等全套接管,甚至很多项目要求对方股权过户。在应对投资风险方面,民生信托坚持用时间来平滑波动,尽可能长期持有基本面没发生根本性反转的优质企业。
此外,田吉申介绍,得益于前期明确的转型方向,民生信托在资产配置上“独树一帜”,标准化业务占比较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物资管业务,如航运船舶,也具备一定规模,规避了近期行业中频繁暴露的传统业务中积累的风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民生信托房地产业务占比低于20%,政信业务占比仅为1%,事务管理类业务占比更是低于10%。
立新:创新才是信托公司的“永动机”
如何勾画民生信托未来发展的“蓝图”?田吉申是一个目标清晰的掌舵人,答案可从他频繁提及的“创新”二字中探明脉络。
“信托生来就具有创新基因,金融市场很多的制度、业态和具体业务创新都起源于信托。未来,信托业将是中国金融业创新的主战场。”田吉申坚定地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信托业相关创新层出不穷,迅速拓展了TOF(基金中的信托)、FOF(基金中的基金)等业务,发展出股权慈善信托、“先行信托+慈善信托”等复杂且具有特色的服务模式。田吉申称,民生信托今年将开辟创新绿色通道,通过鼓励小规模先行先试的方式,保障业务机会“看得见就抓得住”。
此外,田吉申认为,财富管理市场也是公司持续耕耘的一片沃土。据他介绍,民生信托早在2016年就深知,拥有专属的财富团队是信托公司做大做强的重要武器,目前民生信托已在全国22个城市建立了27个财富中心,并在去年成立了家族信托总部,签下首单家族信托业务。
谈及如何在家族信托业务方面实现差异化优势时,田吉申表示,要抓住主要矛盾。“做家族信托,需要从国内外超高净值客户的财富传承需求,来反向推演信托公司应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家族信托客户有均衡配置国内外安全性高、可持续性强的资产的需求,民生信托丰富的产品线将成为优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