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12:45:06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美联储打开流动性“水龙头”,专家认为 我国货币政策更应具备定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25 08:23    点击量:285    

  美联储打开流动性“水龙头”,专家认为——

  我国货币政策更应具备定力

  继实行“零利率”后,美联储打开了流动性“水龙头”。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将实施不限量、开放式量化宽松。这已是美联储在1个月之内第三次推出超常规货币政策。

  “从美联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核心在于提供信贷可用性,防止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说。

  盛松成认为,尽管美联储前期货币宽松行动在预期管理上存在失误,但行动本身有其自身逻辑。疫情冲击愈演愈烈,对经济的影响很大,美股估值原本也已处于高位,最近资产价格暴跌根本上还是由经济和金融形势决定的,呈现典型的流动性踩踏,因而美联储的行动宜早不宜迟。美联储为维持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为企业和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从而防范疫情对经济从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

  “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关联度非常高,金融冲击会反向再冲击居民和企业,形成‘螺旋反应’。因此,美联储扩张行动可以适度减轻经济与金融相互冲击的负反馈循环。”盛松成表示,降息和量化宽松未必能阻止经济衰退,但可以避免流动性恐慌。

  “虽然3月23日美联储推出开放式量化宽松政策,但本质上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单兵突进’,如果未能得到其他政策的积极配合,其作用仍将有限。”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说。

  程实认为,市场显然受到政策的“惊吓”而非“惊喜”。基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治理经验,美联储首先应当通过坦诚清晰的前瞻指引预警风险,在缺少政策沟通的情况下,意外地超常规行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和波动。从政策接力来看,提前打完政策“弹药”之后,却未能平息市场波动,这使得美联储自身陷入困境。展望未来,无论是实行负利率,还是入市购买股票等,短期内都难以为市场提供可信的政策支持。

  “美联储能做的仅仅是‘以时间换空间’。”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推出该政策是为了延缓企业和居民部门因经济骤停、内外部流动性收缩导致的集中出清风险。虽然货币宽松可以解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但货币传导机制被疫情切断,仍然无法化解衰退风险。要真正恢复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其核心仍然是抗“疫”。因为只有化解了疫情,才能让总需求真正恢复。毕竟无论货币多么宽松,在疫情肆虐阶段,是无法做到让消费者出门消费、让企业加快投资的。

  “在美国政府丧失政策定力的时刻,中国货币政策更应该具备定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认为,货币政策操作应该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不应跟着美联储亦步亦趋。在一个普遍负利率的全球环境下,能够维持正利率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将会具备更大的吸引力。

  盛松成认为,美联储此轮宽松行动和我国央行“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均有其内在合理逻辑,不同操作源于疫情防控形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国情不同。中国目前政策措施是建立在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基础上的;从美联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基本是围绕信贷可用性,防止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同样目标明确。

  程实认为,中国率先实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提速,经济循环修复有望继续加快。考虑到未来托底政策的进一步加码及消费内需陆续回补,我国经济有望从二季度开始逐步企稳反弹。

  同时,我国市场的相对韧性也有望进一步夯实。程实表示,年初至今,我国股市累计下跌幅度远小于欧、美、日、韩等主要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市场而言,投资是“买未来”,而非“买过去”,在战“疫”下半场的全球金融震荡中,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新型避险资产——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毫无波动的“避风港”,但凭借相对韧性和成长性,能够成为全球长线资金在风浪中的“压舱石”。

  从实体经济和金融角度来说,程实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平抑信用风险溢价;另一方面则需要稳定实体经济循环,稳固企业资金链。两者需要平衡推进,要警惕因为短期压力,一味向金融市场提供刺激,却忽视了实体经济纾困的需求。从长远来看,实体经济的稳健最终将引导金融市场信心反弹,并为战“疫”提供支撑。(记者 陈果静)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