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战阵,以军人的姿态冲锋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文职人员战“疫”一线见闻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9 11:33 点击量:359 大
中
小
原标题:蓝色战阵,以军人的姿态冲锋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文职人员战“疫”一线见闻
2月15日,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医院文职人员许小鑫与家人依依惜别,驰援武汉。郑艺杰 摄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病区就是战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以来,人民军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雷厉风行、争分夺秒,精心救治、忘我奋战,全力支援地方疫情防控。
褪去防护服,各色迷彩往来如梭。人们知道,人民子弟兵当先锋、打硬仗;人们可能不知道,还有一群心怀人民、勇于担当的文职人员始终与他们战斗在一起。
战“疫”一线,当汗水划过脖颈打湿衣领,这些人领章上的“文”字显得更加熠熠生辉。他们虽然不穿军装,但面对党和人民的召唤,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军文职人员的铁血担当与战斗豪情。他们共同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孔雀蓝”。
坚守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刘一波 特约通讯员 白子玄 林婧雨
2月15日,难得的夕阳映在感染六科文职护士蒋泽娟的身上,解除三级防护,连续在红区病房(直接和患者接触的病毒污染区域)工作10多天,她的脸上已被护目镜压出了道道勒痕。
2月3日凌晨,作为火神山医院首批即将接诊确诊患者的医护人员,细心的蒋泽娟将生活必需品放置在床旁,把病房调成最舒适的温度,检查卫生间淋浴设施和病床旁的输液泵、监护仪、呼吸机是否准备就绪。数小时后,第一批患者缓缓走进了病房。
防护服里闷热潮湿,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汗水流到她的眼睛里,酸痛难耐,她只能拼命地眨眼睛,用眼泪把汗水冲出。在红区病房工作时,蒋泽娟每次看到那些因病情抑郁的患者,都忍不住多停留一会,和这些亲人无法陪伴的患者聊聊病情,安慰他们不要担心。都知道长时间待在红区病房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但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我不冲锋谁冲锋!”
同在感染六科工作的男护士李田锋,为了参与这次任务,主动推迟了婚期,到达武汉后,他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一线救治十分紧张,紧裹着防护服,带着三层防护手套,行动受限的情况下,要十分小心地操作,才能不出纰漏。
由于不习惯在层层防护的情况下工作,李田锋第一次进入病区就因喘不过气而晕倒。病区护士长金萍得知后,让他转入后方负责保障工作。他不甘心,一边在寝室练习闭气、调整气息,一边再次申请返回一线。作为支部副书记,金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却又无法拒绝这个一心为了战“疫”的小伙子,只好批准他重回病区工作。
25岁的马昊昱去年由现役干部转改为文职人员,他对病区45名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每天查房时,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跟在专家后面,仔细地聆听,认真地做着笔记。回到住处,他还时常会向病区副主任康生朝请教有关患者治疗的经验。
马昊昱对记者说,“来到这里,我才明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真正含义,绝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无论身着什么服装,只要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不变,我的使命就不会变。”
与马昊昱一样,军医韩凤霞也是去年提出了转改申请,她的爱人是一名消防员,由于工作性质,二人聚少离多,结婚5年未曾度过一个团圆年。今年他们早早打好了休假报告,计划回老家看望父母和年仅2岁的孩子,可疫情发生,在内分泌科工作的她没有一丝迟疑,第一时间退掉车票,投入到医院的防疫准备中。她说:“我虽已脱下‘橄榄绿’,但一日姓‘军’,终生为战,疫情面前,‘孔雀蓝’誓死不退。”
1993年出生的兰州小伙薛鑫十分阳光,他在医院感控组工作。当问及何为感控时,薛鑫简单地介绍:“就是科学设置路线、物品位置,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确保医院安全。”通常,哪里最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一会儿指引洗消人员作业,一会儿引导患者进入规定路线。在医护人员工作群中,常常看到薛鑫的信息闪现,“请大家注意,医疗垃圾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封扎好再交给回收单位”“请大家到宿舍一楼领取防护服”……每天他都要完成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身心非常疲惫。“但每当看到大家在群里为我点赞时,又瞬间感觉浑身充满力量。”薛鑫说。
与薛鑫一样,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文职人员中,有很多“90后”,他们的脸上写满稚气,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如山重任。感染六科二病区文职护士金蕴韬去年作为文职人员方队的一员参加了国庆阅兵,这次他又主动请战加入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虽然临床工作经验不够丰富,但他对病人的关心细致入微。病区一位老人行动不便,他常常陪在老人身旁,帮他翻身拍背,陪他聊天,老人的病情逐渐出现好转,连连给小金竖起大拇指。金蕴韬告诉记者:“抗击疫情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完成这次任务,也是再一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始终把病人当亲人
■朱广平 陈小俊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在除夕夜完成“最美逆行”,从重庆、西安、上海等地紧急飞赴武汉救治患者。他们当中,有一群“孔雀蓝”。
为战而生,抗疫而勇。到达一线后,医疗队立即成建制接管收治任务最重的金银潭医院、汉口医院、武昌医院部分病区,一场生死较量开始了。“我们敢打硬仗,善打恶仗!”文职人员、副主任医师李传伟的话,道出医疗队众多文职人员的坚定信心。
一个个确诊患者被送进隔离病房,由于病毒传染性强,空气似乎也紧张得凝滞。文职人员、主管护师黄舒穿着防护衣,和战友走进红区病房为患者抽血化验。由于穿着厚重全防护的三级防护服,渐渐地,视线因护目镜和面屏起雾而模糊,只能通过戴着三层橡胶手套的手摸索血管位置,这项简单操作对黄舒而言变得无比艰难。正常情况下,抽一次血只要一两分钟,可现在为37名患者抽血,足足用了两个小时。下班后,体力透支的黄舒几乎累瘫,发肿的双腿疼痛,让她难以入睡。一个月前,黄舒上班途中不慎摔倒导致右脚趾骨粉碎性骨折,医生为她作了内固定手术,脚背打了两块钢板和数颗钢钉固定。这次她隐瞒伤情主动参战,队友都感佩地称她为“钢板姑娘”。
1月29日,央视新闻中一名要求“不要播出我的名字”的女护士火了,引发全国观众和网友点赞。她是文职人员、护师骆燿,24岁的她是这批医疗队年龄较小的队员之一。刚到前方,由于连续参加救治,她的脸被紧紧扣住的口罩和护目镜压出血印和水泡,她强忍眼泪把水泡挤破。骆燿面对镜头说:“请不要播我的名字,怕妈妈和家人担心,我是党员,是文职人员,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2月1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传来好消息,两名患者治愈出院,极大地振奋了前方医护人员。“患者早日痊愈与家人团聚,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文职人员、护师郑姝玉说。在这个特殊的战场,参战的文职队员既用专业技术治疗患者,更注重患者情绪管理和心理抚慰。
文职人员、主管护师岑媛遇到一位性格不太好的患者,因为药物未及时送到而生气。她耐心解释,及时解决,最终化解了患者心结,还主动向医护人员道歉。一位患者过生日,因条件所限无法买到蛋糕,队友们就想办法给她煮了一碗长寿面,患者感动得哭了。
“他们不是可怕的患者,是我们的亲人。”文职人员、主管护师解雨说。为缓解患者隔离治疗的焦虑和担心,她除了做好日常工作,还积极与患者交流,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位情绪低落的患者经过解雨和战友反复开导后,很快从悲观走出来,病情也逐渐好转。他高兴地说:“谢谢解放军,你们来了,我们就有了盼头。”
医疗队员的真诚付出感动着患者,患者也会用真情回馈。文职人员、护师李夏薇对一位家属印象深刻。她每天照顾病情较重的丈夫,本来已经非常疲惫,但每次看到护士们穿着防护服笨拙地收垃圾,她总是不顾疲劳主动帮忙。她的丈夫因为化疗原因血管条件不好,每当穿刺失败时,她总会说:“不怪你们,是他血管确实不好找。”夫妇俩给大家最大的包容,让队员非常感动。文职人员、主管护师郭婧颖有一次在病房忙碌时,一位患者含着热泪说,出院后要送锦旗给她们。郭婧颖顿时心头一热,患者的肯定是最大的褒奖,她觉得自己和战友所有付出都值得。
硝烟还未散尽,战斗还在继续,文职人员将继续一往无前,以军人的战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攻坚克难、敢打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