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3:01:31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瞭望

澎湃在深海的爱 听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官兵讲述潜艇兵的故事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12 17:28    点击量:347    

    原标题:澎湃在深海的爱——听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官兵讲述潜艇兵的故事

    该支队官兵在训练中。茆琳 摄

    有一片海,浩瀚无际。有一群人,为国出征。有一种爱,博大深沉。

    潜艇,潜行深海,一默如雷。潜艇兵,守卫蓝色国土,心系家园亲人。

    在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采访,官兵讲述的几则潜艇兵故事,让记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面对危险冷静交代后事——

    “但愿这封遗书用不上”

    支队某艇政委陈笃红写过不少次遗书。

    对高风险的潜艇部队来说,官兵出海之前写遗书,不算什么新鲜事。陈笃红从军多年,执行重大任务无数,遭遇过的危险数不胜数,自然也不例外。

    3年前,陈笃红所在艇接到赴某海域战备巡逻的任务。面对填补诸多技术空白的特殊要求,常年与潜艇打交道的陈笃红深知,此次任务非同寻常。

    任务部署完毕,他来到办公室,又一次摊开笔记本写遗书。老人、妻子、孩子……能想到的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遗书写完,陈笃红把笔记本工工整整地摆在办公桌中间。想了想,怕万一“光荣”了别人发现不了,又打开笔记本,将写有遗书的那张活页往外拽了拽,露出一角之后再轻轻合上。

    临走前,他特意交代机关战士,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动他的笔记本。

    圆满完成任务归来,陈笃红如释重负,悄悄撕掉了写有遗书的那几张活页纸。

    如今谈起那次任务,陈笃红依然感慨万千:“执行过那么多重大任务,写过那么多遗书,那次却感觉是离死神最近的一次。写下第一个字的那一刻,我在心里反复念叨,但愿这封遗书用不上。”

    潜艇战备训练任务繁重,类似情况并不罕见。但出于保密需要,官兵每次执行任务都无法告诉家人实情,甚至连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都不能说。

    怎么办?陈笃红与妻子约定了一套特殊的“暗号”,用于夫妻间的电话交流。陈笃红告诉记者:“哪怕只让她知道‘会期’几天、‘出差’几个月,她至少有个盼头。但有时候我真的很担心,说好的几天‘会期’,会不会……”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潜艇兵之歌》的这句歌词,是潜艇兵“沉默是金”的真实写照。执行任务如此,对家人的爱与牵挂亦如此。很多时候,他们只能把这份爱与牵挂,写进遗书、埋在心里,随着潜艇一起潜入深深的海底。

    潜艇靠岸才知母亲去世——

    “为国尽忠是一种大孝”

    进入4月,支队某艇艇长于全胜的心情有点像坐过山车,起伏不定。

    细心的该艇政委看出端倪,几番旁敲侧击才得知,于全胜年过八旬的母亲因重病住进了ICU病房,进入病危状态。

    全艇官兵都知道,于全胜是个孝子。年事已高的母亲患病后,经多次治疗仍不见好转。看着病情日益加重的母亲,于全胜急得四处寻医问药,不放过任何希望。

    可是,支队承担的一项重大任务,当时已进入关键阶段,不少官兵克服重重困难,一心铆在战位上。身为一艇之长,于全胜深知自己坚守战位的重要性。

    一边是国,一边是家。这是一道痛苦的选择题。于全胜最终选择了战位。出海那些天,于全胜把痛苦深深埋进心底,为完成任务白天黑夜连轴转。官兵说,那些天,艇长憔悴了许多。

    圆满完成任务归来,刚靠码头,于全胜就急切地给家里打电话,得来的却是母亲已经去世的噩耗。

    那一刻,七尺男儿泪流满面。

    作为多年的搭档,该艇政委想安慰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擦干眼泪,于全胜说:“放心,我挺得住。为国尽忠是一种大孝,老母亲九泉之下一定会理解我的。”

    常年风里来浪里去,不少官兵跟于全胜一样,经历过忠孝不能两全、家国难以兼顾的煎熬。无论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每一名潜艇兵都深深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却是一代代潜艇兵忠诚履行使命的强大动力。

    孩子出生丈夫却杳无音信——

    “军嫂就是那个含着泪也要为你笑的人”

    舵信班班长王世田要当爸爸了。

    儿子还是女儿?答案揭晓之前,这是个“甜蜜的烦恼”。

    然而,更大的烦恼还在后面:2018年1月,部队接到了出海执行任务的命令。王世田算算日子,当妻子临产,自己还在海上。这个结果,让连跟孩子见第一面该说点什么都悄悄“彩排”过无数次的王世田心里有点凉。

    出发前的思想摸底,副艇长胡文佳问他:“要不要找个人替你?”

    王世田摇摇头:“请组织放心,我已经跟家里说好了。”

    胡文佳后来才知道,当时,王世田的母亲身患癌症,父亲身体也一直不太好。因为王世田太忙,妻子怀孕后就回了老家,身边长期无人照顾。

    任务完成归来,潜艇离陆地越来越近,手机渐渐有了信号。归心似箭的王世田非常忐忑。

    看着王世田坐立不安的样子,胡文佳问他:“世田,老婆生了没有?”

    王世田紧张得直搓手:“不知道呢,还没问。”

    “手机不是有信号了吗,怎么还没问?”

    “我想知道但又怕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意外,会不会……”

    胡文佳急了:“哪那么多废话?给老婆打电话去,马上!”

    一会儿工夫,王世田喜笑颜开地回来了:“母子平安,是个大胖小子!”

    面对记者的采访,支队长丁永伟感慨万千:“什么是军嫂?军嫂就是那个含着泪也要为你笑的人。她们很苦,她们很累,她们很委屈,但为了丈夫的事业,再难也咬牙坚持。‘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亲人连遭伤病也不向组织伸手——

    “补助应该给比我更困难的兄弟”

    “祸不单行。”说起四级军士长董小利,支队官兵都会不约而同想到这个词。

    今年4月初,刚刚执行完一项重大任务的董小利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得知4岁的女儿因误食药物引起中毒,被送进了医院ICU病房。

    董小利瞬间蒙了。挂断电话,他悄悄躲在角落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想起女儿活泼可爱的样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离下一次重大任务只剩一周时间了,老家路途遥远,来回一趟仅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得3天。

    回,还是不回?董小利万般纠结。思前想后,实在放心不下女儿,董小利鼓起勇气向领导提出请假5天。他心想,等从老家回来,还有两天可用于任务准备。

    5天过去,董小利准时归队。战友们嘘寒问暖,关心孩子的病情,董小利总是回答“病情平稳,没什么大事”。

    官兵没想到,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事实上,因为药物中毒太深,董小利的女儿在ICU病房住了将近半个月才脱离危险。回去的两天两夜,他只能隔着玻璃远远地看着女儿躺在病床上。

    雪上加霜的是,董小利从老家回到部队刚一个小时,家里人打来电话,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父亲不慎从脚手架上跌落,一只眼球破裂,伤情严重。

    领导得知情况,劝董小利立即回家,将父亲送往大医院救治。

    就在董小利的父亲和女儿住院期间,支队下发通知,为家庭困难官兵发放一定数额的救济补助。

    全艇官兵第一个想到了董小利。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婉言谢绝:“家庭困难的战友还有不少,补助应该给比我更困难的兄弟。”

    支队领导告诉记者,利益面前首先想到战友,董小利不是第一个,更不是唯一的一个。在潜艇部队,没有出过海,不算真正的潜艇兵。潜艇工作的特殊性,将官兵联系成一个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支队官兵总结的“一条艇、一条枪、一条命”,是对这种感情的最好概括,也是部队多次圆满完成重大任务的坚实基础。

    采访结束,驱车离营。不远处的海面上,海鸥飞翔,碧波荡漾。记者知道,那片深蓝之下,澎湃着潜艇兵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人的深情、对大海的眷恋……(曾火伦 杨艳 实习记者 贺美华 特约通讯员 茆琳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