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精神传承人——记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7 23:13 点击量:316 大
中
小
资料照片: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全力抢通川藏公路海通沟段道路。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提供
在泥石流、塌方等灾害多发频发的川藏、新藏公路上,每当危难关头,总有一群“橄榄绿”向灾逆行,他们就是担负这两条进藏“生命线”养护抢险任务的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
资料照片: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在抢救翻车遇险群众。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提供
7月11日3时许,川藏公路波密县索通村发生大型冰川性泥石流,200多米路基被埋,60多米路基被掏空。支队8名先遣队员徒步穿越淤泥遍地、凶险万分的灾害现场勘察灾情。13日15时,经过官兵5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索通村路段成功抢通。
9月10日,刚抢通不久的川藏公路芒康县觉巴山路段再次爆发4处泥石流灾害。觉巴山是川藏线最危险路段之一,在临江悬崖、暴雨不断的抢通现场,支队官兵不惧生死,仅用3小时成功打通道路,受阻的500余台车辆,上千余人全部安全顺利通过。
仅2018年三季度以来,支队就累计抢通道路数十公里,清理泥石流堆积物6万余立方米,被进藏游客和各族群众称赞为“雪域天路最可爱的人”。
资料照片: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铲除积雪。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提供
在扎墨公路的修建中,支队官兵参与了最难啃的“硬骨头”——打通3300多米长的嘎隆拉山隧道的任务。
嘎隆拉隧道进口海拔3771米,出口海拔3630米,北南落差大,又因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烈度高等地质病害严重且集中,被地质专家称为“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
嘎隆拉隧道不仅施工难度大,气候环境也异常恶劣。嘎隆拉山顶常年积雪平均5至6米厚,每年还有6个月的封山期,官兵很难吃到新鲜蔬菜。时间一长,80%以上的官兵出现了头发脱落、指甲翻卷、牙齿松动等高原病症。
在困难面前,官兵顽强拼搏,创造性地总结出多项措施,保证了冰点条件下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嘎隆拉隧道于2010年胜利贯通。建成后,与以往翻越雪山路段相比,里程缩短约25公里,通行时间和行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资料照片: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帮助驻地群众秋收。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提供
守卫天路22载,支队官兵与驻地群众建立了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林芝市的巴卡村,风景宜人,主要经济依托于旅游业。前些年,通行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也时刻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
为了尽快让村民脱贫摘帽,支队党委积极筹措扶贫资金,聚焦“基础建设、捐资助学、免费医疗”三个重点。2018年年初以来,官兵们累计为巴卡村扩建道路5.5公里,架设一座长18米,宽6.3米的钢架桥,让驻地百姓的增收致富走上了“快车道”。
巴卡村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较差,支队不仅抽调军医为村民义诊,还提供日常药品和医疗器械用于补充村卫生所所需。
扶贫更要扶志,支队还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党的扶贫政策,引导鼓励藏族同胞种植天麻、菌类等农副产品,把勤劳致富的理念深植群众思想。
资料照片:一批批藏族学子在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的呵护下成长成才。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提供
20多年来,支队累计为疆藏两区义务修路800余公里,架设“连心桥”18座,捐建武警爱民小学1所。对沿线20所学校持续帮扶,资助新疆6名民族大学生完成学业,“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000多名。(杨桐、汪巍、王彧、刘波、刘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