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3:54:37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瞭望

中部战区陆军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团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四变”之路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4 11:12    点击量:874    

    无人机缘何“飞”出新高度

    ——中部战区陆军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团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四变”之路

    1.飞手从何而来?

    变共需为共建:“捆”在一起飞

    “这么短时间预编40余名飞手,人从哪里来?”今年初,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团组织编兵整组,接到团党委准备加强新型无人机作战力量的任务后,作训股长犯了难。

    放眼当今时代,无人机已发展成一个庞大家族,“高精尖”的军用无人机不再是军方专属的独门绝技,平民化的无人机跃跃欲试,试图在战场上一展身手。年初发生的一场叙利亚小规模战争,令敏锐关注世界军事变革的团政委邓仕林陡然警醒:战争形态变化、作战样式更迭,要求我们必须在作战方法、应急处置、力量运用、手段选择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而无人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恰恰是陆军预备役部队转型的突破口。

    未来仗怎么打,今天兵就怎么编。团党委积极主动走出去广泛调研,发现交通、电力、城管、测绘、农林等部门和相关公司对无人机有着共同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融”在一起用,“捆”在一起飞,把共需变成共建。一项无人机军民融合编兵整组行动迅速展开。

    短短一个月时间,该团在城管局、测绘局、电力公司、农林企业等有无人机需求的单位,组建若干支无人机预备役应急应战分队,汇聚了一大批民用无人机飞手。

    一声令下,数支无人机分队从江城四面八方飞赴“战场”。盛夏时节,前来观摩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团军事演练活动的武汉市军地领导惊喜地发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民用无人机作战力量,已成为陆军新质战斗力的一把“尖刀”。

    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怎么建,应该由什么力量构成?如今回过头来再回答这个问题,邓仕林体会尤深:绝不能用军地“两条线”的单向思维考量,而一定要充分理解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本质内涵,按照开放融合、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思路“统”起来。

    2.飞速怎样提升?

    变自训为他训:“借”外脑支教

    “无人机教学不是纸上谈兵,飞手如果不能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一旦碰到侧风摔落,将会损失巨大。”教学计划方案刚递到团领导案头,却被无情否决,团领导理由很充分:教员素质不过硬,方案通不过。

    无人机操作看似简单,实则易学难精。单就其涉及面而言,机械方面需要学,电子元件也要学,空气动力学也得会,各种传感器如何搭配使用,飞控优先选择哪个传感器,如果有传感器故障,飞控怎么切换到备用传感器……如果仅凭自身学习,恐怕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成为既会操作使用又懂基本原理的合格飞手。

    以往,这个团主要以自训为主。而今,面对全新的无人机军事训练课目,“自力更生”的老路子显然行不通了。与此同时,高水平的军用无人机专家一将难求。怎么办?团党委议训会上,邓仕林提出: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发挥社会科教资源优势,变“自训”为“他训”。此时恰逢武汉大学之城办公室刚刚在辖区高校成立无人机产教联盟。团党委主动派人登门求教求助,外“借”高手拓展教学训练。

    无人机产教联盟不负众望,很快推荐了一位有近20年无人机专业军事教学经验的行家——武汉军械士官学院教授王古常。王教授带着他的教学团队与该团作训部门合作,共同完善训练方案,及时拿出了《无人机新型作战力量调整规划》《无人机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方案》,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专业培训,组织预备役无人机应急应战分队展开训练。

    在训练计划表上,我们欣喜地看到,除了学习无人机结构原理、模拟训练和实地操作以外,训练中还专门研练了侦察监视、电力巡线、空中灭火、物资投放等军民通用课目,既保证部队应急应战需要,也提高平时民用无人机水平。

    3.飞行由谁护航?

    变买单为派单:“放”开保障路

    有了专家带徒弟,这个预备役高炮团无人机分队的飞手们很快学会了操作使用。然而,在一次训练过程中,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却突然发生故障。

    “我来试试吧!”正当大家手足无措时,从城管局预编到该团的修理工程师老张自告奋勇上阵检修,没想到几个回合下来,尽管忙活得满头大汗,无人机故障依然没有排除。

    无人机飞得再高,也得有专业力量护航。现实难题,再一次摆在团领导面前:究竟是自己培养队伍,还是打包给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

    有人算了一笔账:团里购买无人机,需要投入数百万经费,后期维修保养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谓摊子大、效益低。最终,团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新质战斗力建设刻不容缓,但绝不能搞大包大揽,能由地方承担的交给地方,能放给地方保障的全部由地方保障,部队只要紧紧抓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不放,就能确保路子不走偏。

    他们变买单为派单,通过武汉大学产教联盟推荐,与数家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实行全方位的技术保障与维修合作,并根据飞行需求,提供无人机要携带润滑油、清洁材料、电池、光盘、燃油等消耗品,确保官兵集中精力锤炼无人机执行军事任务的能力。

    前不久,一场实战背景条件下对抗演练在某预备役高炮师综合训练基地上演。笔者在现场看到:面对“敌”猛烈的地面攻势,指挥员立即下令派出无人机侦察分队紧急起飞,绕到“敌”后方,运用战场摄像、地理勘测、实时定位等多维手段获取重要目标情报,第一时间将信息整合传回指挥所,引导炮兵进行精确打击。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由地方无人机企业派出的骨干力量全程参演,部队在无人机战法上巧妙排兵布阵,地方在技术维修保障多费心思,军地联动,各用其长,相互补充,确保了演习圆满成功。

    4.飞翼如何共振?

    变协助为协同:“签”出战斗力

    盛夏江城,烈日炎炎。远离市区的一片空旷平原上,几架无人机正翱翔蓝天。专家王古常和他的攻关小组正在进行野外试验。

    王古常长期在无人机研发训练领域从事教学研究,有许多关于拓展无人机应用功能的构想,无奈,受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而今,该团与他签订协同攻关协议。不到半年,王古常就带领团队完善了侦察监视、电力巡线、高空灭火、救灾物资投放等4个无人机载荷课目的应急方案和实战演练。

    从协助到协同,一字之变,体现的是该团对军民融合的深刻理解。随着各类新型军用无人机相继列装部队,我军用无人机在自主导航、飞行控制、数据传输等诸多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可目前批量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能力还相对薄弱。受此影响,现有军用无人机的载重负荷普遍较小,难以满足现代战场环境下高机动、高隐身能力的作战要求。

    在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的过程中,转变单打独斗的观念,实现“抱团发展”。

    协议只是一张纸,融合的却是双方的观念、目标、资源和力量。针对军用无人机在高精度导航、轻质结构和气动力等领域的技术瓶颈,王古常不仅自己带团队参与,还为预备役团引来一些卓有建树的无人机专家,为部队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出谋划策。

    如今,这个团不仅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还按照预备役部队的使命任务和能力需求,从军地联建、联训、联动等方面探索出无人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模式的创新途径和具体办法。(作者:李林、汪国志、魏巍 资料:王龙伟 制图:苏润淇)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