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怎样大于17? 李克强总理这次出访告诉你答案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09 20:05 点击量:312 大
中
小
如何让“16+1”大于17?这是摆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面前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7月5日起对保加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索非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他此行要解决的,正是这道看似不成立的数学题。
老朋友与新伙伴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是“历史上的老朋友和现实中的新伙伴”。
自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每年均举行会晤。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联系并推进双方合作发展,已成为中国每年的“规定动作”。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其中包括11个欧盟成员国)进出口额达6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略高于中国与欧盟之间15.5%的增长率,也高于中国总体进出口额14.2%的增长率。
李克强此访期间,中方继续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着力推动“16+1合作”项目落地。
据官方透露,当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向中方提出希望合建隧道项目时,李克强当即表示,“我们双方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工作组,并邀请相关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进来,公开进行招标,争取把这个项目打造成一个公开、透明、符合欧盟规则和市场原则、实现互利共赢的标志性项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这显示出中国在与中东欧国家进行合作时着眼大局且更加务实。
陈凤英表示,尤其当前欧洲经济呈现复苏,中方将“16+1合作”平台搭建在欧洲整体发展之上有助于提升该区域发展均衡性,相关项目向第三方开放也意味着合作更加公开透明。
决心、态度、立场
事实上,在做好“16+1”这道题上,中国近年来下了不少功夫。
正积极推进的中欧陆海快线计划开辟中国到欧洲距离最短的海运航线,有望使中国货物抵欧海运时间大幅缩短。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多个金融平台陆续成立,积极为相关合作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所教授周永生曾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关系特殊,双方合作的意义也不一般,“中东欧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关系较好,双方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接近,在现实中,双方合作则将会对中国与西欧、北欧国家往来起促进补充作用”。
翻开此次中保政府签订的联合公报,实质性合作亦不在少数。双方表示,愿推动两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旅游、新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和投资保建设,包括电动交通、组装火车车厢和机车等领域。保总理邀请中国企业参与保加利亚经营权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克强此访期间的十余场双边会见中,他多次提及互惠互利、自由贸易、务实合作等关键词。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深化“16+1”合作的态度颇为坚决。
“这表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加强国际合作的态度,以及支持多边主义的立场”,陈凤英认为,当前全球都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挑战,但国际合作仍是大势所趋。以“16+1合作”为契机,中国应与各方一同克服困难,通过多边合作开展互利的国际贸易,实现对等的开放,最终达到共赢。
要合作,不要分化
中东欧是欧洲的一部分。推进“16+1合作”,不可,也不应忽视这一现实。
今年恰逢“16+1合作”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该机制在下一阶段是否能够成为中欧关系的有益补充,亦是它能否实现“大于17”效果的关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王莉说,在中国与欧盟峰会及中德、中法等双边各层级会晤中,“16+1合作”已成为双方沟通的一项内容。中国也在积极探索与德、奥等欧盟大国在中东欧进行“第三方合作”。同时,中国与中东欧诸多合作规划及具体行动也体现与实践了中欧合作中的重要内容。
此前,欧盟内部曾一度有声音对“16+1”合作产生疑虑,但随着相关合作不断展现开放性和包容性,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态度正发生转变。
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前公开表示,“16+1合作”是一个有益的合作平台,有利于促进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优势互补,开展合作是对欧盟内部建设有益的补充,并不是在分化欧盟。
在陈凤英看来,“16+1合作”有助于弥补欧盟内部发展洼地,增进其合作基础,成为促进欧洲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补充。可以预见,该机制在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将成为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引擎。(王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