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4:02:35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瞭望

深山腹地书忠诚 一生无悔“红川人”—火箭军某基地官兵深情解读忠诚与奉献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07 14:38    点击量:524    

     原标题:深山腹地书忠诚 一生无悔“红川人”——火箭军某基地官兵深情解读忠诚与奉献

    60年前,火箭军某基地第一批官兵从西北高原挺进深山腹地,他们隐姓埋名、默默奉献,与艰苦斗争、与寂寞相伴,日复一日守护着“大国长剑”的安全,用鲜血和生命擦亮了忠诚的底色,孕育出闻名全军的“红川精神”。

    “居深山,不畏艰苦寂寞;护国宝,责任重于生命。爱本职,崇尚科学严谨;壮国威,甘当无名英雄。”日前,在该基地“红川精神”发源地的某旅,一场生动的“红川演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他们之中有刚从城区转进的“新红川”,亦有扎根深山20多年的“老红川”,新老“红川人”把“红川精神”融进血脉之中,把理想信念融入神圣使命之中,用无声的忠诚标注矢志强军的红色基因。

    这里分享其中的几篇演讲稿,与战友们一同领略“红川人”的壮烈情怀,感悟“红川精神”的深厚底蕴。

    工程师韩宝军——

    看得失,矢志深山护长缨

    我虽然是一名新“红川人”,但早在23年前,我就与红川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8月,大学毕业后的我来到某研究所。没多久,在同事的带领下我第一次来到“红川沟”,第一次领略到使命的厚重。这里的一切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感到肩上的使命有千钧重。

    2017年3月,因单位调整我和战友们从条件优渥的城市来到深山沟,成为真正的“红川人”。我告诉自己,“红川沟”是块宝地,它不但孕育了响彻全军的“红川精神”,更是我军旅生涯的主战场。

    我清楚地知道,在“红川”我是新兵,但是“红川精神”早已融进我的血脉。老单位领导曾几次想让我回去工作,可每当我拿起笔填写个人去向意见征求表时,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红川。

    毕竟,当下正是部队组织结构重塑、使命任务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也是专业人才思想稳定、单位战斗力稳步提升的重要时期,作为老同志,更应该在专业技术上领好路、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上带好头,确保部队创新之路走得更快捷、更稳健。

    作为一名老兵,不仅仅要当好武器专业方面的带头人,更应该是年轻人奋斗路程上的领路人。有的年轻干部转隶进山后,面对环境的落差,个人工作岗位的调整,选择了告别军营。他们的离开,是部队的损失,我深感惋惜和痛心。因此我经常对身边的年轻战友讲,不要轻易做出决定,与其想改变环境,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上。在军营一天,就安心干好每一分钟,要对得起这身军装,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深山中,在红川热土上,能够专心做一名导弹把脉人,为强军实践做出些许贡献,我收获了一份踏踏实实的骄傲和自豪,我愿倾我一生护长缨。

    导弹武器技安员刘建行——

    守寂寞,甘当无名“红川人”

    入伍25年来,我与“红川精神”同行,与“红川精神”一起成长出彩。

    我是一名普通的导弹卫士,我的工作其实并不复杂,但要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落实到每件武器、每个流程、每个细节,做到“绝对”准确,却是对每名导弹卫士最大的考验。

    2000年7月22日,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从警卫分队调整到导弹专业技术分队。宣誓的那一刻,我热血沸腾,真正感受到了“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的压力,自己与战友默默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座人迹罕至的大山,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安全支撑,对自己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耀,也是最大的责任。

    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专业学习上,做到了装备管理一摸准、技术参数一口清,成为同批战友中第一个独立上岗的人。为了提高专业训练精细化水平,我不断和自己较真,率先开展架线、滚球等平衡性模拟训练,常常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后来,我首创的“平衡训练法”成为部队专业训练正规化操作的标准,我的名字也第一次被写进单位装备正规化操作的“发展史”。

    守住初心,守住责任,不仅需要有长期与寂寞相伴的勇气,更需要有完成任务的高素质真本事做支撑。10多年里,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以蚂蚁啃骨头的执着,先后自学了《工程力学》《导弹工程》等专业教材,还拿到了法律专业本科文凭。丰厚的知识储备,让我战胜了寂寞,还获得了“新生”。

    “红川沟”的山很特别,春天是嫩黄色的,仲夏是墨绿色的,深秋是红褐色的,到了冬天常常是清一色的白,那是大雪覆盖原野的洁白的美……这山的颜色是寂寞的颜色,可“红川沟”连着国家安全,我们这支部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守住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初心、责任和担当,是融入血脉的“红川精神”,是那份对祖国和人民沉甸甸的爱,是军人永远不变的忠诚本色。

    特装车驾驶员赵建波——

    开“头车”,一生长伴导弹行

    记不清执行过多少次任务,也数不清走过多少里山路,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初心,每一个热血青年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我也不例外。

    1995年,我入伍后被分到“头车”司机许玉强的班级,战友们说许班长驾驶着“头车”,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一次执行导弹运输任务时,我近距离体会到了许班长的英雄气质。班长的“头车”带领着绿色的钢铁洪流,闻令而动、精确操作,安全圆满完成任务。那一刻,我心中的英雄梦也被点燃:“我也要开头车,当一个班长那样的英雄!”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什么路段,只要你手握方向盘,就绝不能放松,要始终集中精力,时刻保持警惕……”许班长的教诲一直回响在我的耳畔。为了心中的英雄梦,我像一块海绵,汲取着前辈们的优良传统,传承着特装车驾驶员的工匠精神。很快,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在同批兵中第一个单独驾驶特装车。

    第一次跟车队执行任务,我十分兴奋。上路后,我却忽然发现手心不停出汗,平日里几乎不假思索的动作变得迟滞无力,几次换挡都滑脱,踩油门的脚由酸变麻。“过度的紧张来自于对特装车辆和装备在运输途中‘脾性’的不了解、不托底,怕出事。”任务结束后,连队干部和老兵们一起帮我找出“病根”。后来,我主动参与吊装转载、捆绑固定、安全检查等工作,我要求自己不仅当好一名司机,更要对自己所运输的装备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许班长转业前,推荐我作为“头车”驾驶员的人选。“车里装上真家伙是一道坎,开头车又是一道坎”,老班长最后又给我上了一课。开头车像重新学习开车一样,标准不同,责任更重。

    现在,作为“头车”驾驶员,每次任务前,我都会拿出地图,用心斟酌一遍整个行车路线的地形地貌,结合任务特点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技术特点过一遍“筛子”。通过险难路段时,考虑哪个驾驶员通过这段路时可能会颠簸,哪个驾驶员可能会紧张,我都要及时提醒一下。

    战友们都说我越来越像老班长了。

    军医赵林风——

    品初心,坚守更显英雄气

    结缘于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震撼于导弹部队的雷霆万钧。22年前,我从苏州医学院毕业时,毅然选择了来基地工作,成了一名“红川人”。

    22年过去了,第二炮兵变成了火箭军,我也从“小赵军医”变成了“老赵军医”。变的是称谓,不变的是担当。我先后服务治愈25000余名官兵,将4名官兵从死亡线拉了回来,带出26名医师和卫生骨干,还设计改造多台套医疗设备,提升了基层卫生队治病防病、防疫检疫的水平。

    由于长期兼职放射医师工作,每年为数百名官兵进行体检胸透,加之以前设备相对落后,我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2017年6月29日,我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才46岁,上有80多岁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哥哥罹患肺癌需要自己资助治疗,如果我真倒下了,这一家人以后怎么过呢?

    躺在病床上,我经常彻夜难眠,工作、同事、家人、自己的病情,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忘不了,第一次走进红川的那一天,大雪纷飞,门口的哨兵看见连睫毛上都冻着冰晶的军医,郑重地向我敬了一个军礼。我忘不了,第一次踏进阵地的那种激动不已与感慨万千。

    山里路远沟深,官兵如发生紧急病症,黄金治疗时间非常短暂,况且当时部队调整不久,很多转隶进山的官兵还处在适应期,很多老高工还在长期服药。我知道红川需要我,于是,我婉拒组织上让继续休养的建议,坚持尽快返回大山。

    2017年下半年,哥哥和父亲先后病逝。接二连三的打击,不断的放疗化疗,都没有击倒我。为了导弹事业,红川官兵无怨无悔,这是责任;为了官兵,军医坚守岗位,这也是我的责任!

    既然是一名战士,就不能怕死,生病以来,组织上没有忘记我,始终对我关怀备至,让我深深明白,我不是一个人在和病魔做斗争。今年4月,我还被基地评为第四届“献身强军实践十大感动人物”。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褒奖,而是对前赴后继的红川人,对无数以“国有名、我无名,以无名、铸威名”的导弹官兵的认可。这份荣誉,激励着我时刻以一名英雄的姿态,为保障部队战斗力发起新的冲锋。(朱伟、廖丹阳、高轩宇、赵新珂、刘康)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