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河长”代表委员话“治水” 两会上科学家们的“表情包”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10 13:16 点击量:255 大
中
小
新华社北京3月9日新媒体专电 题:两会上科学家们的“表情包”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全国两会上,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科学家代表委员备受关注。他们有着怎样特别的“两会时间”?会场内外,追随这批科学大咖们的脚步,“中国网事”记者捕捉到四种生动表情。
表情一:欣慰
18000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被多次提及。国家对创新事业的重视和一系列实在举措,令科学家们备感欣慰。
“对于中国科研,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表示,从科研经费合理使用到支持国产仪器,再到对大科学装置要有后续扶持,她所提的建议件件有回音。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必将结出更多的硕果。
往年两会上,科研经费一直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今年却有些不一样。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信息工程所副所长潘锋说,单位没有自主权、人头费的比重过低、报销手续过于繁琐,这些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问题在去年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当会计时间少了,做科研的时间就多了。”
“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下面,打下了重重的记号。他说,大家见面都在讨论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有了长期稳定的支持,科研人员做事会更有耐心。
表情二:自豪
科技进步贡献率56.2%;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在分组审议会上,提及2016年的创新成就,科学家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江苏团的分组审议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崔铁军列举了去年我国十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可谓月月有大事。崔铁军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每当这种时候会感觉很幸福。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吴一戎说,去年是科技大年,一批重要成果“出炉”。
不止重大成果,让科学家们自豪的还有科技对经济的作用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所总工程师颜开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蓬勃兴起”来概括新兴产业取得的成就,这背后都不离开科研的巨大支撑。
表情三:坚毅
“科研总有迷茫期,关键看你能不能坚守。”对于基础科研的艰辛,科学家们早有共识。唯有迎难而上、坚毅前行,才能登上科研高峰。
“做科研,必须要有执念。”崔向群说,国家的好政策并不等于好产出。每一次重大突破的背后都是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坚守。中国南极天文中心成立已10年,一批科研人员为了这项事业奉献了青春,但我国南极天文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不加油干,已有的优势便会瞬间化为泡影。“至少再苦干十年。”这是已过六旬的崔向群给自己订立的“小目标”。
另一种坚毅,表现在对国家政策日趋完善的信心上。在解决了“钱”的问题后,不少科研人员对当前一些单位人才考评唯“帽子”论现象有些忧虑。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高鸿钧说,当前,“帽子”成为一些单位考评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让一些年轻人不能沉下心来做科研。
“帽子”问题引发了不少代表委员的讨论。“相信很快就会有改变。”科学家们对此有信心。
表情四:憧憬
畅想未来,科学家们满怀憧憬。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表示,去年一年重大成果井喷,是无数科研人员辛勤付出的硕果。随着国家科研投入继续增加,科研人才队伍迅速成长,中国在诸多领域都会从跟随者变身并行者,甚至领跑者。
南极天文、人工智能、海洋深测、地外遥感、引力波研究,记者采访的近20位科学家代表委员,说起各自研究领域的未来都是信心满怀。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表示,作为先导科技计划的重头戏,暗物质卫星、量子卫星等成功发射和运行,引发全球科研界的热议。暗物质卫星“悟空”正在不断积累观测数据,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带来惊喜。(采写记者:蔡玉高 蒋芳 陈刚 陈诺 张漫子)